兰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示范引领作用 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
兰州市司法局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意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示范引领作用,以创建“智慧矫正中心”为抓手,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全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社区矫正“新阵地”
我市根据《甘肃省司法厅关于开展全省“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制发了《兰州市司法行政系统“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方案》《“智慧矫正中心”建设责任清单》,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动掌握创建工作进展,并对主体责任、建设目标、推进步骤等进行了统一明确和具体部署。《方案》下发后,各县区司法局针对中心城市建设场地不足等短板弱项问题,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聚焦社区矫正中心场所建设,科学统筹谋划,合理选址布局,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不同功能区相对独立、同一功能区相对集中”的原则,打造了社区矫正中心综合管理区、监督管理区、教育帮扶区等三大功能区和报到登记室、宣告室、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室、心理辅导室、宣泄室等相应功能室,完善了社区矫正中心标识标牌等,制定了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场所焕然一新,实现了由“单一监管场所”向“规范化、标准化监管教育场所”迈进,社区矫正工作有了一个规范化、专门化的工作“新阵地”。
开启云端监管“新模式”
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的新理念、新要求。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以创建“智慧矫正中心”为契机,立足日常执法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执法要素深入融合,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近年来,一方面建设了具有实时监控、远程督察、立体防控、应急指挥的社区矫正指挥体系,在全省率先试点开通“智慧矫正”重点应用“三通”APP,与升级后的甘肃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系统融合对接、数据互通,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的“云上”监管;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持续推进自助矫正终端、人脸指纹识别设备等智能化运用,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实现了从“粗放式、人工化”到“精准化、智能化”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从“人盯人”到“网管人”的监管“新模式”。
锻造本领高强“新力军”
兰州市将专业化建设作为实现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敢闯敢为、奋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多措并举增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参加培训班、司法行政大讲堂、会议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深化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全省监狱戒毒干警下沉司法所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申请35名监狱戒毒民警到全市35个司法所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监狱戒毒民警的身份优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实现监狱戒毒警察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优势互补,组成一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社区矫正专门执法“新力军”,同频共振守牢监管安全底线。
下一步,兰州市将严格按照司法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不折不扣地开展中心升级改造查漏补缺工作,确保“三区十八室”等场所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全面推广“智慧矫正”重点应用“三通”APP,以数字赋能力促监督帮教提质增效,努力在“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平安兰州、法治兰州建设贡献“智慧矫正”新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 烁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