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字塑乡风 弘扬新风尚 安宁区兰沟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金秋时节,走进安宁区九合镇兰沟村,只见田园里一片葱茏,农家院前庄后,干净整洁,村民个个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闲庭信步,一派安逸静谧的和美景象。
兰沟村6个自然村,468户人家1700余人,近年来聚力打造集观光、采摘、开心农场、游玩、民宿、美食、野营、滑沙、山地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荣誉称号。依靠优势赚“外汇”,春夏秋三季,该村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近郊游目的地。
夯实“硬件”促增收
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访兰沟村。该村党总支书记杨锦介绍说,近年来,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壮大村集体经济,先后引进景盛源、富绿源、舜良君等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扩大生态旅游观光面积,年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百余人,年发放土地流转资金100余万元。
该村村民王道平说:“家门口务工,吃住在家,省了务工成本,既能照顾好家里,又能增加收入。”一句话道出回乡务工众村民的心里话。沿村庄,看“蓝图”,兰沟村里颇负盛名的景盛源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休闲垂钓、田园体验、舒心农场种植、生态采摘和认种认养、农民创业区、花卉观赏、亲子娱乐、田园美食等8大旅游区块田园综合实体,建成游客接待中心、生态餐厅、开心农场种植区、生态采摘区,成为村民的用武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依托现有钙果特色产业,引进甘肃舜良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扶持资金入股该合作社,每年获取固定收益4万元,目前已修建1个钙果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600亩,成为庄户人家依靠农田吃饭的金饭碗。
一个“美”字塑乡风
建设和美乡村,无疑要突出一个“美”字。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村在农村道路、饮水、供电、路灯、清洁能源、取暖、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方面做绣花文章,逐步实现了村域全覆盖。
兰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文琳介绍,深入实施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厨、改院、改暖等工程,该村接连推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断头路”,修缮“破损路”。同步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管道燃气、液态燃气向乡村延伸,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使用,“让燃气蓝焰顺利进入寻常百姓家”。点亮村道,该村目前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
据介绍,今年兰沟村实施“和美乡村”示范村住房风貌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通过一个“美”字塑乡风,引导村民自觉开展了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刹住了厚葬薄养、奢侈浪费、高价彩礼风。
服务设施齐配套
兰沟村村委会副主任韩忠孝介绍,连年来,该村推广“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满足农民现代生活需要农户住房安全保障率100%。加强路边、屋边、水边、田边整治,推进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9月26日,兰沟村互助幸福院开业,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文化娱乐等综合养老服务。当日走访,记者看到该村的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窗明几亮。据了解,该村聚力建设宽敞规范的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墨香四溢的农村书屋、配套建设的体育健身设施、健全老人儿童的户外活动能量“补给站”。用心用情将为民服务送进百姓家,近年来致力于将旱厕变成干净的卫生间,把原来随处可见的草堆,改成了规整的小菜园,让过去遍地走的鸡鸭圈进了篱笆栏,告别了垃圾、污水,拆除了私搭乱建,村民居住环境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
安宁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灏婷介绍,安宁区指导该村建立了“和美乡村”创建成效评价体系,实行了调度评比机制,同时实行认定命名村庄动态监测机制,由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强化教育引导,动员村民全程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徐徐展开安宁区“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画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通讯员 杨璐
责任编辑:钟磊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