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甘肃新闻> 正文

飞天网评:建好管好用好良田 端牢中国饭碗

2023-02-23 22:51:48 智能朗读:

耕地质量关系国家“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政策供给,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量和质“双提升”。

建好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2022年底,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要求,要推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抓好新建项目全程质量管理,在全国范围构建起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的“五统一”农田建设管理新格局。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从2023年起,启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全国每年平均将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高标准农田,各地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扎实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让更多“粮田”变良田。

管好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既要建设好,也要管护好,不能重建设、轻管理。要进一步压实高标准农田的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让良田真正成为“粮田”。从鼓励金融、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通过村集体经济收益等多渠道筹措建后管护资金,再到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等,各地要着力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要按照权责明晰、运行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要完善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要积极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灾毁保险。要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相关责任,建立农田建设项目管护经费合理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护模式,构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用好高标准农田。从建设改造,到管护维护,最终目的是要用好高标准农田,要让高标准农田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中国粮。各地要始终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统筹协调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让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粮食安全保障作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改善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肥、药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通常可节水24%至30%,节电、节肥分别超过30%、13%。要发挥高标准农田的增收致富作用。从各地实践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相比,各地农民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亩均可节本增效500元。总之,各地要持续增强高标准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张闲语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