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正文

榆中县张家寺村:产业之花开在致富路上

2020-07-13 00:00:00 智能朗读:

扫码看直播

扫码看直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榆中县马坡乡张家寺村地处该县南部二阴山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条产业之路互相扶持发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环境美了、生活富了!通过自然增减,去年底剩余贫困发生率为0.88%,人均年收入9400元。

    农家肥绿色蔬菜销路很抢手

    走进张家寺村的冷凉型蔬菜种植基地,田地层层叠叠相连,农户们在正忙着给地头“美容”。为发展特色产业,让蔬菜真正实现农家肥种植,达到健康、有机的目标,村里共流转土地108亩,但只有20亩土地投入种植,其他土地均在“保养”。村民王玲和几位农妇正在田地里除杂草。过去,王玲一家每年的收入不过3000元;现在,除了忙家里的农活外,还在村里的合作社打临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我们不追求产量,只要求质量。”在包村干部张大宝看来,只有把蔬菜品质做好,才是打好销路的基础。目前,张家寺村成立了榆中荒地家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销售主要针对三高病人、儿童等6类特定人群。合作社还注册了绿色蔬菜品牌“南啣啊宝”,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让蔬菜销售更加畅通。合作社法人杨金莲介绍,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主要有土地流转和田间管理两项举措,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合作社今年进入了盈利阶段,收入可达到十七八万元。

    “共享农庄”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张家寺村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凉爽,成了兰州市民休闲纳凉的“天然氧吧”。张家寺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大力推广“共享农庄”模式,以农家饭庄、自助烧烤农家小院、爱心养老院、民宿等田园农耕生活,打开农户致富新思路。

    侯言华一家以前是该村的建档立卡户,家里收入主要靠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2014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侯言华利用自家的院落开了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丈夫也从外地回来打理生意。“每年有6—7万元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2016年主动退出建档立卡户。”侯言华告诉记者。

    建档立卡户都搬进了新房子

    73岁的王定举是村里五保户,2016年村里危房改造后,王定举一人易地搬迁进了新家,45平米的房间让王定举心里暖暖的,院子里种着的蔬菜和植物也让他的晚年生活多了一些乐趣。“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也不敢想有生之年还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有国家养我,不愁吃不愁穿,真的是知足了。”王定举眼眶泛着泪花说。

    除易地搬迁外,危房改造也让村民享受到政策红利,建档立卡户王定清家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家里不仅翻修了,而且每年有2—3万元的收入,日子好过多了。”2019年,王定清主动退出建档立卡户。

    包村第一书记:村民认可是最大的动力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家寺村以改善农户生活基础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对农户进行各类政策补助,使农户可以应保尽保,应享尽享。

    榆中县马坡乡副乡长、张家寺村包村干部张大宝回想起刚到村里开展工作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从村民的不看好、不理解,到现在舍不得他离开,张大宝为张家寺村所做的一切都被村民看在眼里,付出总有回报,现在张家寺村不仅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文生活也有了质的提高。面对镜头,张大宝说:“只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们村干部以后开展工作的动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