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正文

二十年如一日 他为猪驮山披上绿装

2020-11-19 08:55:41 智能朗读:

缪树林修剪山下育种的树苗。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因为名字叫“树林”,他这辈子就和植树造林扯上了关系。从人烟稀少的荒芜山坡,到绿树成荫的著名景区,六十多岁的共产党员缪树林,用近20年时间围封了1000多亩荒山,栽下10万余棵树木,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多赢之路。

卖掉公司回乡创业

几乎没有一个永登人不知道猪驮山,而将猪驮山做起来的缪树林却并不为人熟知。2001年,缪树林怀着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共同致富的信念,转让出售了为自己赚来丰厚利润的建筑公司和省城的住房,又通过银行借贷等渠道筹集资金千万余元,开启了生态发展之旅。

“我们这里有这座山,有历史,有故事,有着独特的丹霞地貌,我想把这里发展起来,让这里成为苦水的一张名片。这里好了,来的人多了,乡亲们都能挣上钱,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缪树林说,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苦水人,在外面有了一点成就,自然不忘家乡,“当时的猪驮山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山上光秃秃的,想要发展,必须得先搞绿化。”

“一开始没经验,3万多棵云杉树栽上全干死了。后来请教了专业人士,人家说你这个山全是黄土,水一浇就干了,不买土来填,是种不活树的。就这样,我又雇人一个树坑一个树坑的换土,这才慢慢种活了树。”缪树林介绍,2001年他往猪驮山上种树的时候,山上不仅没水、没树,连路都没有,他就带着妻子和村民们背水、背土、背树上山,从树种选择、株距确定到树坑深浅,亲自过问、事事动手,他们每天从山下带着50公升的饮用水上山,中午就在搭建的小帐篷里休息一会,一干就是一整天。

为了更好地种树、护树,缪树林和妻子邓秀花不得不常年居住在山上,这样以山为邻、以树为伴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年,妻子邓秀花也成了缪树林免费的员工。“我一开始不同意,好好赚钱的生意不干,回来干这个苦差事,但拗不过他,两个儿子也支持他,说应该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这一干把我也绑在这里二十年了。” 邓秀花指着眼前的高山告诉记者,“从上山到现在,我一天不落的在上班,栽树、浇水,这山里的每一棵树,在什么地方我都知道。现在看到满山的绿景,越来越多的农家院,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也很欣慰。”

发展经济回馈家乡

在前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下,猪驮山上水、电、路及防护等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日复一年,不知不觉缪树林已在猪驮山上栽植了侧柏、云杉、山楂、国槐、沙枣、松树和杂交改良树10万多棵,种植了玫瑰等植物500多亩,并修建了仿木围护栏3公里,围封了1000多亩荒山。

2012年,缪树林又带领当地村民在猪驮山大面积引种玫瑰。苦水本来就是玫瑰之乡,种植玫瑰一来可以有一部分经济收益,二来也为旅游景区增添了亮点。周边农民在看到旅游的人多,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植树造林大忙季时,当地农民优先以劳动力支出形式参与其中,种树、养护、浇水、修理管线、修路等工作,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劳务收入。一位正在山下照管苗木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每天家里呆着,啥事儿也做不了,没营生。现在每年为山上种树、浇树等,有事干也有钱赚”。长期在猪驮山输出劳力,种植绿化、修枝剪枝、病虫害防治、水电路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猪驮山景区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带来人均2000多元的收入,既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又增加了社会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猪驮山已绿树成荫,植树造林价值达2500万元,景区的生态有了明显改善,风蚀程度减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远远望去,猪驼山仿佛戴了一顶绿色的大草帽,牢牢守卫这片热土。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猪驮山旅游业,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玫瑰、冬果梨、软儿梨、红枣等作物的销量,为大家带来了实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