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正文

著名作家、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 新龙门客栈有我珍贵的回忆

2020-06-05 00:00:00 智能朗读:

    “人生如梦,恍兮惚兮。5日达海上,6日,托诸多师友之谊,有幸与贾平凹先生在复旦同开研讨会,又想起复旦三年旧华,犹如一梦。今早看到天马一文在《人民文学》和《兰州晚报》同时刊出,还在逐梦。下午空中一梦醒来,已至故土兰州……”2014年12月7日,身处故土,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段话。转眼间,日历已经翻到2020年6月,多年来,马不停蹄地研读佐证史料,寻根问祖,写完了《鸠摩罗什》,开设了“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文化名人进校园”,让大学生在重新认识经典文化的同时找回文化自信。无论是笔耕不辍,还是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深耕细作,谈起文学道路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徐兆寿依然认为,“当年在《兰州晚报》为“新龙门客栈”栏目写文章,一帮文学青年在一起谈文学、谈理想的日子是美好的,因为这里有我珍贵的回忆。”

    回忆:我和《兰州晚报》有故事

    在许多媒体人眼里,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就是文学界大师一般的人物,之所以会把这褒奖心甘情愿地赋予他,缘于他对文学殿堂的敬畏,近于苛刻的创作态度,他温文儒雅,平易近人的学者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每每听到这个评价,他都连连摇头:“过奖过奖,不敢当,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但当跟徐兆寿院长面对面坐下来之时,我再一次相信他是媒体人眼中那个真实的徐院长。

    “说起《兰州晚报》,可以说它是我的朋友,也是文友。在文学的道路上,晚报有我成长的足迹,这段经历直到现在我都记得特别清楚。”6月2日,在西北师范大学的一栋教学楼里,徐院长回忆起与晚报一起走过的日子。1997年,诗人、影像评论家、纪录片策划人及撰稿人张海龙在《兰州晚报》担任副刊编辑,在他的邀请下,兰州市一些有才学的文学爱好者走到一起,徐兆寿就是其中一员。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徐兆寿畅游在文学的世界中,随心所欲地写,天马行空地写,任灵感弛聘,任文学海阔天空。“那时候基本上周周都写,只要有合适的题材就会马上写出来,等拿到报纸看到自己的文字呈现在报纸上,心里就会很欣慰,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在晚报上发的文章多了,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之后我还在国内的一些杂志上开过专栏,发表了许多文章,那段时期创作量还是非常高的”。

    有了这种渊源,徐院长对《兰州晚报》的感情就格外特殊:“只要是晚报的活动我一般都会参加,近几年,虽然晚报的活动没有以前多了,但我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关注晚报的发展动向”。

    作为传媒学院的院长,徐兆寿对纸媒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受网络平台的冲击,这些年纸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景也不是特别乐观。但在我看来,纸媒有着自己的优势,一批有修养有情怀的从业人员在经营,现在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融媒体,不过前提是做好顶层设计,在新的平台健康发展,在新业态中发展优势。”

    经历:象牙塔内经典文学的坚守者

    2010年,徐兆寿开启了复旦大学的求学之路,而那时他还是西方哲学与科学的追随者。但当一个来自西北的大龄学生决定与这个大都市磨合共生时,一个又一个对甘肃兰州的误解,对西北的无知,对他生活的地方得出“荒唐而又可笑”的结论时,这种天壤之别式的文化认知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他们对西部,乃至甘肃的误解太深,了解太少。他们一直把贫困、愚昧、落后和甘肃划上了等号,甚至他的博士同学都认为,甘肃是个用不上电的地区,是个交通工具只有骆驼的荒蛮之地。这时,他通常会无奈地黑色幽默一下,“我们都是摸黑吃饭,有时候会吃不到嘴里。”

    但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西北文学“墙内开花墙内香”的现状,甚至连贾平凹、陈忠实、路遥这样的知名作家都无人知晓。从这些误解里,徐兆寿发现人是有地域意识的,中国北方是没有被看到的区域。“丝绸之路是中国文化建立自信的地方,但这个板块所处的地位却无比尴尬,也就是这个时期,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反思和转变,开始反思如何提升文化自信。”

    博士毕业回到校园后,除针对现在大学生碎片化、娱乐化的读书现状外,也有徐兆寿致敬传统的人文理想,徐兆寿在其主政的西北师大传媒学院发起“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很多大学生们不读书,更不读经典,回到中国经典中去寻找文化自信”,这是他先后搭建“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文化名人进校园”的切入点,通过重读经典的过程,传承传统文化、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先后邀请了莫言、贾平凹、舒婷、雷达、朱大可、李敬泽、刘震云、陈平原、陈思和、陈晓明、白烨等100多位全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走进甘肃高校。这些活动持续了近六年,在西部文化界产生了非同凡响的重大影响,在全国文学界也有很大反响。通过至少5年的坚持,象牙塔内有了经典文化生存的土壤和风气,大学生们通过深层次感悟经典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收获,也让我明白,走经典之路始终是对的。”徐兆寿说。

    除此之外,徐兆寿还参与策划或组织“金城讲堂”“凉州讲堂”“丝路讲堂”等甘肃知名文化品牌活动,助力地方本土文化建设。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高宏梅文/图

    徐兆寿

    甘肃凉州人,文学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首批荣誉作家。1988年开始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共计300多万字。长篇小说有《非常日记》《生于1980》《幻爱》《我的虚拟婚姻》《非常情爱》《生死相许》《伟大的生活》等,诗集有《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麦穗之歌》等,学术著作有《我的文学观》《中国文化精神之我见》《非常对话》《爱是需要学习的》等,获“全国畅销书奖”“敦煌文艺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多项奖,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