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正文

穷其一生 专于一事 大型本土纪录片《兰州匠人》昨日首映

2019-05-14 00:00:00 智能朗读:

《兰州匠人》首映式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马添翼、陈德龙、李京峰、汪小平)

《兰州匠人》首映式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马添翼、陈德龙、李京峰、汪小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军摄

    兰州晚报讯5月13日下午,由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广播电视台、兰州日报社、兰州市档案馆联袂打造,甘肃丝路峰声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10集大型纪录片《兰州匠人》在百安概念影城正式首映,近百位专家、业内人士应邀到场观看了影片。泥塑非遗传承人岳云生、刻葫芦守艺人阮琳、羊皮筏子客张德保、传统小吃制作者马国德、马国礼在首映式上和观众一同分享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只为追逐极致的工匠人生。

    你可能坐过羊皮筏子,却不知道羊皮筏子从剥皮、捂毛、晾晒、吹气到捆绑的制作流程。你可能惊叹于手工艺者在葫芦的方寸之间雕刻百美图的绝妙技艺,却不知道阮式一家四代人坚守刻葫芦技艺的艰辛。你可能羡慕马爷醪糟、马国礼甜食店生意的红火,却不知道他们对食材的严苛,对配比的执着。你可能想象如岳云生这般创作了5000张丑脸的泥塑大师应该表情丰富,却不知他平日里表情严肃,寡言少语,沉浸在自己的手工艺世界里,慢慢打磨着技艺。10集纪录片《兰州匠人》以历史切入,以情怀结尾,用镜头呈现了兰州匠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讲述了后工业时代工匠精神在工业文明中的核心法则。

    首映式上,张德保穿着粗布开襟大褂尤为显眼,岳云生和陪自己一同前来的老伴依旧穿着和纪录片中一样的衣服,朴素极了。正如纪录片中阮琳的父亲阮文辉所讲的那样,这些手握技艺、颇富才华的匠人们本可以在这个大家都琢磨如何赚钱的时代从事一份轻松赚钱的工作,但他们却甘于清贫,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为的是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据悉,《兰州匠人》将于下周一晚8时25分在兰州生活经济频道播出,每天两集连播,欢迎大家届时收看,让更多人知道、听到、看到兰州故事,把兰州故事延续下去。本版撰文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婧

    总导演汪小平: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兰州“工匠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时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们就一直想要做这样一个东西。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们有很多生生不息在这里生活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都很厉害,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凭借着敬业、专注、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他们拍下来,用影视的形式把他们宣传出去,同时也给我们兰州市档案馆留一套这样的影视资料,否则历史会责怪我们这些文化人的。

    什么是匠人?他不是小手艺人,而是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过贡献的人,用纪录片更能够真实地展现这些内容,也让大家看起来更加亲切。兰州阮氏刻葫芦第三代传人阮琳、兰州泥塑手艺人岳云生被采访过无数遍,为什么我们又要系统地再拍成一个系列?过去我们刚开始去采访的时候,他们也很拒绝,说已经采访了那么多了,每次出来又不好看(不吸引人)。我个人认为以前呢没有深入地碰撞到他们的心里,只是为了需要在拍(零散地、宽泛地、浮于浅表地拍)。这次拍完《兰州匠人》,所有的手艺人、传承人,比如说“泥人岳”,他之前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拍完以后性格都变了。他们给我们的统一回答是,他们接受过凤凰卫视、央视的采访拍摄,但这次拍摄是最令他们感动的,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次,他们觉得我们深入到他们心灵里了,把他们真正当作匠人看了,而不是仅仅当作宣传的符号去拍摄。

    为什么启用本土的团队来拍摄?我们过去一直是等靠挂贴,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有很好的黄瓜,我们在田间地头5分钱卖给别人,别人没出甘肃省包装了一个盒子后5块钱卖给我们,我们永远在产业链的底端徘徊,我们必须培养本土的团队使我们本土从事影视业的传媒人快速成长起来,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外面的团队。

    导演李京峰:用“匠人精神”拍好匠人故事

    以《皮舟搏浪惊艳千年——兰州古老羊皮筏子的守护者》这集为例,拍摄制作羊皮筏子的过程,我们从选羊开始拍,极其认真。拍完后传承人张保德说凤凰卫视、中央台、湖南卫视多少媒体都拍过我,十几年了都没有你们拍得这么细。《兰州匠人》的拍摄初衷就是讲好兰州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兰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作为媒体行业,在宣传兰州上直观地说影视应该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我们选择用纪录片的形式表达,主题从最传统、历史最悠久、最有兰州特色的东西(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做起,真实纪录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并深入探索其如何创新。同时向广大的受众传递文化信息,讲述后工业时代后工匠精神在工业文明的核心法则。

    我们拍完后得到最高的赞誉就是手艺人、传承人们说“你拍得确实太认真了”。我们基本上一部片子的正常拍摄在10天,不算前期的踩点、镜头策划,在一次次推翻、修改、雕琢后,我们才把片子做出来,达到了现在的效果。整部片子的拍摄过程中,我们没有做减法,不论是马爷醪糟、刻葫芦传承人阮琳,还是捏泥人的岳老,我们都是不计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精益求精地去拍。对于兰州非遗泥塑传承人岳云生,匠心是用双手让每个泥人都拥有鲜活的表情和灵魂;对于兰州金匠马朝贤,匠心是戒指背面看不见的细节,是要善于从完美中找到细微的瑕疵;对于阮氏微雕第三代传人阮琳,匠心是用刻针在葫芦上刻下的每一道刻痕……我们这个题材叫“兰州匠人”,这种潜移默化约束我们不敢偷懒,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来约束我们自己,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你拍的是匠人匠心,但你在拍摄的过程中却没有匠心,这对不起我们自己的良心。将这件事做到极致,沉淀住自己的心性,宠辱不惊。有着自己的思想,不随波逐流。

    撰稿人马添翼、陈德龙:以旁观者的身份走近工匠,走近匠心

    匠心是什么?是耐心、专注、执着,是精益求精,是勇于创新,更是对卓越的无限追求。但这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答案。因为,匠心所映射的具体内容,在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阐述。

    对于兰州非遗泥塑传承人岳云生,匠心是用双手让每个泥人都拥有鲜活的表情和灵魂;对于兰州金匠马朝贤,匠心是戒指背面看不见的细节,是要善于从完美中找到细微的瑕疵;对于阮氏微雕第三代传人阮琳,匠心是用刻针在葫芦上刻下的每一道刻痕……为了充分展现不同人物的匠心,在每次拍摄之前的跟踪走访中,我们都会以旁观者的身份一步步走近工匠、走近匠心,然后细细品味。我们会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放慢脚步,跟随他们的节奏,深入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

    拍摄纪录片一定是个慢活,必须得下一点“笨功夫”。我们通过一遍又一遍走访、一次又一次倾听,渐渐触碰到了他们关注的焦点,并探访到了他们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些,与他们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的生活里不怎么起眼的细节,只是小故事,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扇大门。我们深知,小故事往往藏着大感动,只有通过生活的细节才能充分还原和展现他们的匠心。

    我们经过一次又一次探讨、一遍又一遍修改,逐步确定讲述的重点和方式,并用自己的执着向匠心致敬。在长达9个月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仿佛是经历了一场匠心的修行,又似乎是陷入了某种陷阱,常常为一句话或是一个词举棋不定,深怕因为不够恰当而影响了片子的效果。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肩负社会责任,担当时代良心,注重真实表达。对于《兰州匠人》,我们不敢说已经做到了完美还原,但却尽己所能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