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时令价”不能成为商家“宰客”的挡箭牌

2023-09-26 08:50:34 智能朗读:

餐饮经营者不得出现“两套菜单”,不得出现“时令价”等模糊标价;商家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日前,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就规范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向京津冀各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发出提示。

小马飞刀注意到,近来,多个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都发布了类似的提示,目的只有一个,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何为“时令价”?一般来说,因为不同时节、物品供需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对物品进行不合理的标价。多数时候,“时令价”都指一些特许时期,老板坐地起价,很少出现降价的情况。当然,我们也承认,一些农副产品,特别是鲜活商品由于时令性强、销价变动比较频繁。一些餐饮商家习惯于在菜单上标“时价”,即现时的价格。但这个价格到底是多少,由于商家没有标明具体多少钱,往往成了商家“宰客”的挡箭牌,引发消费纠纷。

目前我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都是市场调节价,这是市场经济的表现,也是法律赋予企业自主经营的权限。但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是每位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既要顺应市场规律,又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用好法律赋予的自主定价权,避免违背市场规律的过高定价。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个经营者都能胸怀全局、谋划长远,但是秉持诚信经营的共识,坚守真诚待客的原则,应该是市场参与者应有的底线。

或许有人会说,每当进入假期旅游高峰,各种各样的欺宰客行为总是层出不穷。“宰客”行为高发背后,是店家心里“做一锤子买卖”“狠赚一笔”的“小算盘”,这种“小算盘”,不好管。但是,这种行为,以前或许有效,但现实,越来越难。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与商家斗智斗勇实在令人身心疲惫,面对价格不透明,肯定首选“明码实价”的品牌,不仅省去了讨价还价的环节,也方便和其他品牌对比。

还有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力远远超乎想象,消费者早已不是店家眼中人傻钱多的“韭菜”。从长远来看,通过网络传播,欺宰客的景区或所在城市口碑的崩塌,将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典型个案几乎在一夜之间人尽皆知。而汹涌的网络舆情,显然给涉事城市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当地职能部门在事发之后,回应、调查、善后整改的整个过程,都堪称雷厉风行。对于涉事商家,的确是得不偿失。

小马飞刀最后想说的是,节假日“宰客”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假期客流量较高,供不应求,商家借机涨价以牟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不到位,处罚较轻等因素也给了一些商家可乘之机。不客气地讲,疏于日常监管,出事了才被罚的情况,奸商不一定害怕,因为他们有可能在博出事的概率。所以,只有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诚信经营、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合力,这样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