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医生挂自己的号为啥也要找“黄牛”?
到大医院看病,挂个专家号,特别是知名专家的门诊号,很难。但是如果你愿意多花钱,找“黄牛”或许能解决。
为什么要说这事呢?有报道说,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中心甲状腺外科著名专家王医生得知患者申先生多次挂号未果后,打电话给“黄牛”挂自己的号,没想到自己怎么也挂不上的号,“黄牛”一下给挂了5张。只是,正常挂号费只要81元,找“黄牛”则要加价两三百元。
医生本人挂自己的号也得找“黄牛”?这事你一定不能把它当成笑话看。
专家号“一号难求”,原因很多。比如,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比如,医院的网络挂号系统技术上有漏洞,普通人在网上挂号自然抢不过利用技术手段抢号的“黄牛”;比如,医院里有“内鬼”……此前就有报道说,田某利用在某医院门诊部办公室担任职员的便利,为“号贩子”获取医院专家号,获得56万余元的好处,最终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
客观来讲,“黄牛”现象是有一定经济学根源的。在一个领域里,出现“黄牛”,至少可以说明存在两种问题:该物品是相对稀缺的(比如大医院的专家挂号名额);价格不会因为供不应求而上升或者自发调节到供需平衡状态(例如专家号有一定的定价标准,不会因为患者增多而大幅提高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出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不同侧面在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学特征。在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商品流通就带有了资本参与、进行剥削或再分配的可能。市场经济下,一般产品可以价高者得之,但涉及到民生民享的公共资源却不能这般操作,不能用作投机倒把。否则,就是对公共资源的非法侵占,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践踏了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
必须要承认,想要彻底杜绝医院“黄牛”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涉及到技术、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需要医院、患者和执法部门的全面参与,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为“黄牛”炒号提供滋生的土壤。但再难也要想办法去解决。
一方面,要加大对“黄牛”的打击力度。目前,我国刑法对倒卖车票、船票的票贩子有明确入罪规定,对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号贩子”没有针对性规定。在此前实际操作中,“号贩子”被查实后一般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近年来,虽然也陆续有“黄牛”因制作使用抢号软件,被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刑罚的案例,但不多。低廉的成本与获得的暴利相比,只会让其肆无忌惮。还有就是要解决医院的问题,当医院未能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或者明知预约程序有漏洞未能解决,一定要有约束。不解决医院责任的倒逼机制,问题就会永远存在。
当然,深化医疗改革,形成均衡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是最根本的,在这方面,还需长期努力。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