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焦点关注 消费者的“脸” 不能被滥用

2023-08-14 08:45:20 智能朗读:

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的征求意见非常具体。对一些常见但仍有争议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作出回应。比如明确旅馆客房、公共浴室、更衣室、卫生间及其他可能侵害他人隐私的场所不得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宾馆、银行等场所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为由强制采集人脸信息;物业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唯一验证方式;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人脸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单独同意或者书面同意……这些条款为人脸识别的应用划出了红线,明确了界限。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因高效便捷而被广泛使用,正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见。但是,存在的争议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几年前,就有“戴着头盔看房”的新闻。房企之所以开始进入“看脸”模式,主要与其“分销模式”有关。说白了就是借助人脸识别,帮房企判断购房者是“自然到访客户”还是“渠道客户”,避免房企销售人员和中介扯皮,以确定促销佣金如何发放。更有甚者,一旦购房者因人脸识别系统被判定为“自然到访客户”,就不能享受到渠道优惠,差价可能是几万元到十几万元。

更可怕的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窃取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也时有发生。除隐私权、名誉权被侵害外,因人脸信息等身份信息泄露导致“被贷款”“被诈骗”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甚至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身份证照片等个人信息制作成动态视频,破解人脸识别验证程序,实施窃取财产、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等犯罪行为。要知道,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很难得到有效救济。相较于数字密码等信息,人脸信息这样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难以改变的特性。密码丢失尚可更改,但“换脸”却很难实现。有专家就指出,滥用人脸识别,将让人更“透明化”。无论是个人经济价值,还是个人隐私,都将被精确计算。

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无害,关键在于使用者。因此,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如何既要促进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场景中让用户受益,保障技术不断创新进步,又要将技术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早在2021年7月,最高法出台《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同年11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包括人脸生物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处理者的义务等均作了详细规定。但是现实中,个体很难有对人脸识别说“不”的权利。因而在广泛的司法实践中,立法层面的保护还难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心。

期待此次新规尽快出台,让群众可以放心“刷脸”。

小马飞刀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