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议论纷生 避免“被”就业要有硬举措

2023-06-24 08:05:08 智能朗读:

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然而在一些高校,虽然如此“热心”的就业服务也在开展,却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有媒体最近调查发现,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学校提供的招聘岗位与专业无关,还有学校线下活动布置“人头”任务,而频繁催促确定就业去向也让不少学生头疼。

问题背后的根源仍然是单纯以就业率为标准考核高校就业工作所导致的。当然,还有一些工作,学校也在做,但最终能否符合毕业生的预期,决定因素并不在学校,但必须考虑学校力量的大小。

高校为何如此注重就业率?不客气地讲,是有私心的。因为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好与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招生的生源状况。由此,这个数字一定要看上去很漂亮。于是个别高校习惯于沿袭老模式、固守老套路,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心思集中到了就业率的统计上,而不是真实地推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渠道开拓。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有些毕业生看似就业了,实则是“走个过场”,并没有到岗就业。虽然高校可能一时有了颜面,相关利益也得到了一时的保存,但却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后果,一个是掩盖了高校办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掩盖了实质上的就业难,造成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的误判,进而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

写到这,小马飞刀想起去年年初,华中师范大学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引发热议。其数据显示,该校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78%,未就业率为26.22%。这一数据与人们印象中高达95%的就业率有一定差距,却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称之为业界良心。数据不好看,网友却点赞,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浮夸风”现象是存在的。尽管多数高校并没有违背教育部“四不准”政策(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等),但质疑高校就业统计造假、就业率存水分的言论依然不绝于耳。而且教育部年年强调就业统计的纪律要求,严防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注水”,但还真没听说有哪所高校因此受到了处理。

就业是民生的“温度计”、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如何做好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就业率是就业服务的手段,不是就业工作的目的。如果只是忙着造假,何来师道尊严。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