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给学生减负 “作业熔断”仅仅是第一步

2023-02-20 08:41:09 智能朗读:

最近,关于“作业熔断”的话题火了。起因是江苏省常州市一小学发出通知,宣布本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意在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提优补差,让问题在课内解决,保障学生10个小时睡眠时间。

其实,常州这所小学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规定。但是,每一次新闻报道都会引发公众热议,可见,这绝不是一个无关痛庠的话题。从理论上讲,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意味着孩子休息权利特别是身心健康就有了充分保障,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意味着家长在教育上就能少支出一点,家庭生活质量就能高一点。但矛盾的是,公众往往不领情。记得两年前,《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热议,讲的是江苏南京的家长在新一轮教育减负中的抓狂心态。教育主管部门是各种“不许”(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各种突击检查,要求学校落实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给小孩辅导作业、带小孩上课外培训班,都要偷偷摸摸地进行。

想想也是,每一次减负新政或新的经验出来,从社会面看,大家都认可政策初衷,却无法消除公众教育焦虑情绪。记得上海师范学院副教授王健问了一个问题——老百姓现在内心深处答不答应减负?当大多数人都在焦虑,“轻负”也容易成为口号。有些家长嘴上喊着支持“轻负”,但真正的想法却是,最好别人都去减负,自己的孩子就能够脱颖而出了。

追溯“减负”历史,其实在2000年,教育部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二十多年来,“减负”口号一直在提,但是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并没有减少。学业负担之所以存在,并不仅仅是教育系统自身的原因。毕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愿望普遍存在。教育不仅是培养人,也承担着筛选和选拔的功能。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所以教育系统内的激烈竞争就不可避免。在应试分数这根指挥棒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之前,不管增负减负,有一个目标是不变的,就是最终要在高考成绩上见分晓。哪个家长不希望小孩成绩好,不希望小孩今后考上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就算教育部门、学校要求减负,家长也不敢松懈,学校减的负,会一点不差甚至变本加厉地在校外加在学生头上。

没有心甘情愿的“改”,就不可能有真心实意的“减”。减的是负,提出的却是一个教育改革的大命题,需要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制度安排 减负是一套系统工程,关键在于从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并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改变唯分数论的顽瘴痼疾。而这些关键改革的推进无疑都面临艰巨的挑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双减”问题,让学生和家长自觉自愿“双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学校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各尽其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减负”最终成功的要义。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