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主流声音 打击制售假证 要多一些担当意识

2023-02-04 08:45:57 智能朗读:

“假身份证、假驾照、假毕业证书、假车牌……只要给钱,什么证都可以做!”有报道说,当前,一些专门制售假证的不法分子将制售渠道转移到线上,以隐晦的方式偷偷兜售,形成更加迅捷、隐蔽的交易模式。面对当前网络平台上的假证制售乱象,有专家表示,假证交易双方均涉嫌违法犯罪,建议网络平台、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通力合作,不断加大审核力度,畅通举报渠道,提升身份识别侦查技术,构建信息共享系统,严惩买卖假证行为。

证件领域的“制假、售假、买假”,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年代,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过去,大街小巷张贴的“办证”小广告,曾是久治不愈的城市“牛皮癣”,甚至很多地方还有“假证一条街”,如今这些早已消失不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升级,另一方面是技术“升级”了。网络的匿名性便利买卖假证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假证的流通范围随之也变得更广。

假证泛滥,究其原因,有司法界人士指出,一方面是各管理部门打击力度有限。在司法实践中,制贩假证类犯罪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力度不大。高利润、低风险让不少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此类犯罪产业化发展与买方市场需求旺盛密不可分,可实践中对买方的处罚却相对失衡。对贩卖、伪造、变造文书的犯罪嫌疑人比较容易界定和处罚,但对购买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尤其是购买后自用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处罚少且轻,大部分被判处缓刑或者拘役刑。

制售假证表面上虽然是双方“你情我愿”的各取所需,但实质上却影响到他人合法权利的实现,同时也干扰了相关行业的正常管理秩序,危害不容小觑。因此,不论是从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考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证的歪风邪气,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有专家指出:治理制售假证乱象,需要多方合力出击。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明文件的违法犯罪行为从严查处。应完善信息资源库,设置防伪标识,开通便捷的防伪核验渠道,保证证件防伪性更高、更加“黑科技”。相关部门要强化联动机制,在审核文件、材料时,实现信息共享、互通。还要加大对伪造身份证明文件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普法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高压态势,教育引导社会大众实事求是、拒绝使用伪造证件和证明。

专家说的很对,不过小马飞刀以为,还应该在“减证放权”上下下功夫。说句实话,现实生活中,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的事并不少见。有些人购买假证并非为了造假,而是不得已为之。因为一些部门要求提供五花八门的证明,无非是为规避责任,图省事儿,最后把责任推给群众和基层,让老百姓吃够了苦头。如果生活不再为证照所累,杜绝因规避过于繁琐的正规手续而引发买卖国家机关印章及证件的犯罪发生,制售假证的市场空间也将大大压缩。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