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热点辣评 对“和稀泥”的司法判决坚决说不

2023-01-18 08:54:54 智能朗读:

跳江救人自己却不幸溺亡,法院认定被救者应给予适当补偿,明确“英勇救人的行为值得肯定、褒扬和尊重”;夫妻一方患有艾滋病但在结婚登记前未告知,法院判决撤销双方婚姻关系,阐明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在消费者多次表示不接受推销业务后通信公司仍电话骚扰,法院认定此举侵犯消费者隐私权,“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和破坏”……在民法典施行两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对此,有评论指出:民法典典型案例的发布,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规范裁判尺度,为民法典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司法经验。另一方面,民法典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个典型案例让民法典条文变得鲜活生动起来,甚至可以成为面向全国的法治公开课。正如在发布会上,最高法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万明所说的:本批案例共16件,旨在更好地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要更好地发挥司法案例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裁判指引人民群众学习民法典、信赖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司法原则是什么?简单地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当然,怜苦悯弱是朴素的美德,司法可以同情弱者,但却不是执法者放弃原则、“和稀泥”的理由。法律不仅是公正的标尺,也是在面临道德困境时较好的解决方案。公民往往并不寄望执法者有高出常人的智慧和在道德困境中做出精细把握的艺术,只要他们严格依法执行不走样就可以了。长期以来,“谁弱谁有理,谁死谁有理”的现象屡见不鲜。网上流传北大一位副校长讲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个讲话,看似为学生撑腰,实则说明北大对打赢此类官司也没有信心。要知道,一个各打50大板的“和稀泥”式判决,可能会释放了错误的是非信号。一是会形成“道德风险”,放任危险行为,反正出了事,对方多多少少都要赔钱的。二是让社会成员无所措手,动辄得咎,失去对司法公正的信念。一个老人倒地了该不该扶?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也因某些案件的审判结果而成了国人的“重大抉择”,甚至是对人性的考验。而之所以会有“和稀泥”式判决,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念及违法者已因小恶吃了大亏,判决无过错方在能力范围内“背个锅”,这种哑巴亏吃了也就吃了,有几个人会较真?二是法院和法官面对信访考核的压力,担心亡者家属可能闹访,判决时有所妥协,以便息诉罢访。但不客气地讲,这样的判决是对守法者的不公,更是对不守法者、破坏秩序者的变相鼓励。

小马飞刀以为,司法判决不只是当事人之间的事,除了定分止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以法律的名义向全社会宣示我们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种通过法律程序、具有法律效力的价值判断,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有社会教化力。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