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砸学生手机不是教育而是暴力

2022-09-06 08:48:08 智能朗读:

有报道说,河北秦皇岛一学校在校门口摆放桌子贴“免费碎手机”标识,并在桌子上放着一把锤子,引发争议。对此,校方回应:摆放工具希望能震慑学生,学生有需要可以提前报备带手机交由班主任代管,放假会充满电还给学生。但如果学生没有提前报备偷摸带手机发现后会砸碎,砸碎后学校会照价赔偿给家长,也经过家长同意。

一砸了之,看起来简单有效,但如此暴力教育,会留下什么样的后果,值得深思。小马飞刀以为,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产生恐惧,从而达到“听话、好管”的教育效果,并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完全认可,甚至会造成逆反心理。如此行事,只会伤害学生对法治的信仰,甚至让学生也充满暴戾。当孩子们走向社会,遇到了问题,会不会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会不会也来个一砸了之。还有就是照价赔偿的问题,学校的经费也是纳税人的血汗,如此对待,到底有没有问题。

自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以来,如何做好校园内的手机管理,一直让各地中小学感到头疼。早在2018年,教育部便出台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去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再次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学校方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但是《通知》也强调,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不让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执行了,但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的要求,为什么就不听呢?说到底,就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经说过:解决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改进单调、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快确立多样的评价标准,丰富未成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创造更多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的好奇心有足够丰富多样的感知对象去满足,有更多的渠道亲自感知并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而不需要仅仅依赖手机才能获得外界信息。不要让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仅剩的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沟通的唯一窗口。想想也是,学校不让用手机,那回到家里呢,就没人管了,看起来与学校没关系了,但是谁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与控制呢?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砸手机的背后其实是当今教育面临的困境:家长和学校在教育中所表现出的科技之畏。但是再难,一砸了之,决不是信息时代下教育者所应当做出的正确判断。暴力就是暴力,决不能和惩戒混为一谈,决不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种下野蛮与粗暴的种子。

小马飞刀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