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主流声音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需要较真精神的

2022-09-05 08:47:57 智能朗读:

先来看两则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一个是在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51%,较去年同期上升0.17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是有报道说,顾客小李在超市选购了一瓶标价4.9元的酸奶。结账后,小李发现酸奶保质期超过了1分钟。为此,小李提出索赔1000元的要求,但超市表示,“退货可以,赔偿没有”。双方诉至法院,法庭将案件委托给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和解,由超市赔偿小李400元。

不知道大家对这两则新闻怎么看。有人或许认为这位顾客在敲诈勒索。其实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这一点大家要记牢了,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食品安全是个老话题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马飞刀以为,在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一种较真精神。但凡不较真,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力道衰减;也因为不较真,干预、说情、放水者便有缝可钻。要知道,低廉的违法成本只会让商家有恃无恐,反而有可能使食品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刑法学人罗翔曾说过:如果中国老百姓真的敢去天价索赔,大家就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化学物品的名字了。权利的基础,不仅仅包括法定的,还包括社会生活许可的权利。对生活消费中的侵权现象与各种不公平、不合理之处,无论大小,就是要较一个真、争一个理。想想也是,法治这束光,离不开每一点微光的发亮。多一个较真,就多一点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当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只依靠消费者敢于较真、愿意较真,而是要必须形成社会合力。因为,消费者的自我维权终究只是一种事后的救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能让百姓既当美食家又当化学家,不能让监管的大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监管的步伐不能落后于食品造假手段的更新速度。在许多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什么难以解决的技术或经济难题。只要从业人员秉持最基本的道德感,严格按照食材标准选取,保持基本的卫生状况,就可以悉数避免。但这种自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乏硬性约束的行业自律无法保证所有企业都能坚持合法经营。盈利的压力可能导致一些企业选择钻监管和法律的空子,唯利是图的情况难以仅靠道德遏制。没有严格的监管和执法,很难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对商家来说,必须遵纪守法,别耍小聪明,别钻空子;对监管部门来说,则应主动承担监管责任,不能推诿扯皮。要知道,食品安全如同一只木桶,哪一块木板短了都不行。

小马飞刀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