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从学区房降温说起

2021-07-12 08:19:18 智能朗读:

有媒体报道说:新学年临近,随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使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业内人士认为,仍需多措并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淡化学区房概念,让教育和住房均回归本位。

对此,小马飞刀想起哈佛大学罗伯特·帕特南教授的一本书:《我们的孩子》。该书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过去40年来,随着美国社会贫富两级分化日趋严重,美国社会出现了壁垒越来越严重的阶级隔离。越来越多的家庭住在清一色的富人社区或者清一色的穷人社区,居住隔离同时转化为教育隔离。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就读于私立学校,或者居住在更好的学区内。即便他们和寒门子弟居住在同一个学区内,也会择校而读进入学区内的好学校,随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拥有穷孩子不敢想象的机会和人生。种种现实表明美国梦已碎,机会平等更不可能。

为什么会想起这本书?是因为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人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教育公平,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具有重大现实力量。举个例子,过去一段时间,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的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如何打破教育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不让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输在高考之前的整个基础教育环节,依然需要认真思考。

回到学区房这个话题上。入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准点,也是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正是有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才有了择校这个概念,也就有了学区房的疯狂。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办学体制下的教育发展均衡化,让家长们不再为学校之间的醒目差距而纠结,则是更为复杂的课题,也是保障入学公平乃至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当然,教育资源均衡化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急不得”;而对许多家长而言,孩子上学需求往往又很迫切,“等不得”。由于这样一个矛盾的客观存在,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让制度设计更为科学、配套措施更为完善,让改革步子走得又好又快,是缓解社会焦虑的关键所在。

我国有2亿多学生,又有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是我们这个民族始终坚持不懈的追求。每一项教育改革,牵涉面广,触动也大。尤其是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教育改革措施很难做到皆大欢喜,难免会伴随各种争议,甚至反对。当此之时,格外需要担当,符合实际的、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而不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

小马飞刀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