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这里的课间不能静悄悄

2021-06-17 08:35:53 智能朗读:

有部老电影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该片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广袤的森林中进行激烈残酷的阻击战,最终战胜数倍于己的德寇的故事。

之所以想起这部电影,是因为现在许多中小学限制课间活动,不准学生去操场、走廊玩耍,孩子们只有喝水、上厕所才被允许离开教室。于是,中小学课间十分钟逐渐变得“静悄悄”。有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而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达到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近三成学生对目前的课间安排不满意,65%的同学希望课间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者自行走出教室,自由玩耍……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孩子天性喜动,在教室坐了40分钟,课间跑跑跳跳,一来可伸展肢体,避免变成小眼镜、小驼背、小胖墩;二来可醒脑提神,为下节课调整出好状态。学校不清楚吗?其实更清楚,只是出于“怕出事”“怕担责”,生怕学生们在课间十分钟玩着玩着出意外,学校“吃不了兜着走”,只好一禁了之。有评论就指出:舆论过度聚焦下,学校“怕”担责,又希望尽可能在“安全”的环境中高效保证学生成绩。而公众视线,往往对孩子的心理、压力等方面相对缺乏关注。课间十分钟“安静”了,已渐渐成为学校与学生的共识,一手成绩,一手安全,很容易在课间管理过程中变得极化或一刀切。

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教育部近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就明确提出不得对学生课间出教室等设置不必要约束。当然,规定只是规定,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在《玩耍的孩子:一部美国史》一书中,美国人类学家霍华德·丘达柯夫认为,自由玩耍是一种可贵的“童年文化”,小孩子发现一个树洞、用小石头和树叶造个河边小屋等,都是想象力和探索欲望的体现,而且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守护孩子们的天性和权利,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把“课间十分钟”还给他们。至于安全方面的顾虑,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主动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从细节处改起,把校园办成另一个让人们放心的“孩子的家”;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理性看待运动中孩子的磕磕碰碰,给学校、老师以更多理解与包容。还有就是学校可以购买校方责任险,如果出现学生意外伤害,校方可以减轻赔偿责任……

最后想说的是,“安全问题大过天”的意识本没有错,然而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不但要保护学生安全,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长为健健康康的、有能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一点,需要校方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马飞刀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