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对特权行为必须露头就打

2021-03-23 08:46:56 智能朗读:

近日,江苏盐城火车站工作人员对进站旅客安检时,遭到旅客殷某辱骂、推搡。殷某叫嚣:“我弟是正处,你认识吴某某吗?级别比你高。”民警赶到现场处置,最终,殷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5日。

由此,小马飞刀想到,今年年初,辽宁大连一位女子进小区拒不配合登记,随即称给社区“卢书记”打电话,被志愿者霸气回怼的事。经查,该女子为金普新区友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琛明,卢书记为金普新区友谊街道康乐社区党委副书记卢宪宝,两人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和党内警告处分。

说起特权,人人喊打。特权是什么,一般来说泛指拥有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某种权力,意味着掌权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权”,让自己或他人理所当然地享受比普通人更为优厚、特殊的畸形待遇。特权思想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看似偶发又令人愤怒的特权现象,反映出的是关系学、潜规则在当今社会仍有不少生存的土壤空间。虽然人人都在反特权,特权毕竟是一种很具“韧性”的东西。这种“韧性”,实际上源于普遍的“人性”抑或“人性的弱点”。在人的原始欲望中,特权绝对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好东西,因为它不仅能给拥有者提供额外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不同程度的身份上的优越感、事业上的成功感、心理上的满足感。遏制特权,主要靠的不仅是特权者的道德自觉,更需要外部的“硬约束”。只要有机会和条件,人们就会追逐特权;只要社会制度、法律规章这个约束特权的大“容器”存在任何小的缝隙,特权就会喷涌而出,并将缝隙“撑”得越来越大。

消除一些人的特权思维,必须对特权行为露头就打,对一切为特权开方便之门的趋炎附势者,也绝不手软。其实,当平等、公平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判断和心理需求,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都已逐步失去原有的理论基础、情理基础和情感基础。但是要想真正对特权说不,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背后,既有对抗特权的成本和风险,也考验着社会对于规则的尊重程度,对于权力认知的健康程度。人们在网络上对特权行为大加痛斥、鞭挞,而往往只是充当一下正气凛然、杀伐决断的键盘侠,现实中却鲜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气。大多数人选择沉默,一方面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作怪,另一方面则是对可能引发被打击报复的顾虑与担心所致。有评论还指出,我们也要时刻警惕自己成为特权作恶的帮凶,甚至对特权抱有期待。想想也是,在游戏规则中,别人办不到的事情,自己办到了,就有那么一种“自豪感”、“成就感”。这种潜在的自我感觉良好,就是特权带来的心理愉悦。还有,耍特权是要分对象的。如果一官员面对高他一级甚至几级的上司,哪里还敢耍特权,唯恐笑容不够灿烂,唯恐腰弯得不够标准。

一个成熟的、现代的社会,应是一个有序的社会,而特权往往会破坏正常的秩序、规则,给社会带来危害。毫无疑问,人们对特权的容忍、缄默,乃至习以为常、淡漠、麻木,同样也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只从各个方面扎紧制度的篱笆,守住老百姓的每一寸“利益地盘”,特权自然也就没了生存的土壤。

小马飞刀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