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热点辣评 对性骚扰说“不”需要全方位发力

2021-03-20 08:23:58 智能朗读: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性骚扰案一审宣判,判决被告人阿强(化名)赔偿原告小芳(化名)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律师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9.8万余元,并责令其向小芳书面赔礼道歉。法院表示,本案明确了不当言语也可构成性骚扰,对维护女性人格尊严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何为性骚扰?一般来说,指以带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针对被骚扰对象,强迫受害者配合,使对方感到不悦。按照行为方式分类,性骚扰可以分为言语性骚扰、行为性骚扰、环境性骚扰;按照发生场所分类,性骚扰可以分为校园性骚扰、公共场所性骚扰、职业场所性骚扰、家庭性骚扰、网络性骚扰。当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任何性别的人都有可能是性骚扰的受害者。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已经为性骚扰“画像”,并给出了维权路径,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责任。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但是,法律是法律,现实是现实。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丝毫意识不到会对女性造成伤害,甚至有将其视为某种“带荤”文化的心理。而且很多“耍流氓”的做法,都被归入“寻衅滋事”一项,其必然结果是,弱化了作案者的道德耻感、道德压力。有鉴于此,这注定很难说是彻底追责、惩戒到位。小马飞刀以为,刑拘、行拘多少天是一回事,说清楚施害者恶行之本质,则是另一回事,这两者绝对不可偏废。

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性骚扰案件取证困难、社会风气对受害者并不友好等因素,受害者独自站出来往往需要莫大的勇气。几年前,全国妇联一项针对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经历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大学生达57%。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受到性骚扰时,20.0%的受访职场女性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18.2%的人会选择性忽视;18.2%的人选择忍气吞声。今年出版的第一期《半月谈》杂志聚焦职场青年被性骚扰的问题,报道指出,权力上位者利用职权向下属施加职场性骚扰,是踏入职场的年轻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不光女性,男性也会遭遇性骚扰。“受害者有罪论”更是给被骚扰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女性认为,如果采取报警等措施,可能存在着取证难等问题,不但没把骚扰者告倒,反而把自己搞得一身腥,有可能被同事认为小题大做,气量小,也有可能受到领导的打击报复等等。更为可怕的是,受害者一方站出来维权,往往还会遭受一些流言的中伤。

小马飞刀以为,从某种角度上讲,性骚扰是物化女性、不尊重女性的社会观念的结果。这些观念长期存在,既顽固又广泛。要想扭转这种观念,需要个人、机构、国家的全方位发力。当下最重要的是,支持和帮助勇于发声的人,至少不让“说出来”带来二次伤害。正如当年人民日报官博所说的:勇敢是你最好的姿态,一起对性骚扰说“不”!

□小马飞刀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