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马上评论 农民工的诗和面包

2020-12-26 08:46:35 智能朗读:

今天和大家说说吴桂春的事。

吴桂春是谁,是一位农民工。疫情期间,他在东莞打工的那家鞋厂停工,他不得已将返回老家,他在回乡之前,特地去东莞图书馆退回借书卡,并在留言簿上留言:“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临别留言,引起了众多网友评论与点赞。紧接着,中央级媒体以及各路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东莞市人社局就业服务部门第一时间与吴桂春取得联系,为了满足继续在东莞图书馆读书的愿望,经多方联络,积极协调,最后在环卫部门给他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但是因为工资只有2000多元,无法满足他养家糊口的基本要求,吴桂春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莞。对此,有评论说:吴桂春走了,给众人留下一个没有收尾的读书梦。东莞的经历,和这座城市的善意,已成为吴桂春记忆的一部分。但吴桂春返乡工作,人们不应认为东莞的美好记忆就此抹平,更不能否认读书的意义。

看完这则新闻,小马飞刀想起这样一句话: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只在于对所谓高端人才的欢迎,也在于对小人物的关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显得若即若离。他们在大城市打工赚钱,贴补家用,有些甚至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可是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农民工与所在城市的情感连结却比较疏离,在对城市归属感的培养上也有较大困难。借用人类学家项飙有关“悬浮”状态的表述,农民工有如“蜂鸟”一般,穿梭于打工城市与家乡之间,却难以找到真正的精神寄托。要知道,农民工融入城市,有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只有文化心理适应了,才说明农民工完全融入了城市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农民工总量逾2.9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者,为城市的日新月异作出了突出贡献,城市理应对农民工深怀感恩之心,公共服务要在更多细微处发力善待他们,这是政府和全社会应尽的责任。一个旨在让劳动者“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的社会,想多读书的梦想才能真正实现,诗和面包才能共用。

小马飞刀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