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解“数字鸿沟”之困需要一根“活拐杖”

2020-12-07 08:37:22 智能朗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表面上看是技术触达不畅问题,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是待补的养老短板。只不过数字时代来了,凸显出了数字障碍,就本质而言,还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尽管通过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线下办事渠道”,可以帮助部分老年人克服数字障碍,但单靠这些很难彻底排解老年人的无奈。从长效机制考量,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根本上离不开老有所助,最需要的是一根“活拐杖”。

数字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升级,未来数字化应用还会更多更细,真正消除“数字鸿沟”,是考验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课题。破解之道,只能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老龄服务业。目前养老服务人员普遍存在“三低一高”,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偏低,而年龄偏高,从业者多是四五十岁。这部分群体,本身就或多或少存在“数字鸿沟”,很难去帮助年龄更大的群体越过这个坎。

养老服务人员缺乏是个普遍问题,其中工资偏低是主要原因,导致流动性较大,辞职率高。尤其是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情愿转行,也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工资偏低的直接原因是养老机构的收费价格普遍偏低,导致服务人员的收入难以增加。

在人才培养上,可比照“免费师范生”的方式,实施免费养老服务培养计划,以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培养支撑体系,扩大培养规模。把免费培养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地方财政专项配套,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的培养方式,委托相关高校和职校开展培养工作。免费培养在入学前,就与用人单位或省级民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定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若干年以上。在鼓励毕业生毕业后长期从事老年照护的同时,对未按协议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要依照协议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调查显示,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取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兴建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构建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服务、医养融合和智慧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出更多温馨的养老服务圈。多条腿走路,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避开“数字鸿沟”,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张全林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