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法治社会个人信息不能裸奔

2020-11-25 08:54:13 智能朗读:

近日,“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报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不法分子借机盗取公民个人信息40万条,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获利120余万元,涉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多个省份。

对此,圆通官方发表声明,在今年7月底,其风控系统即监测到河北省区下属加盟网点有两个账号存在非该网点运单信息的异常查询,判断为明显的异常操作。圆通调查后发现,疑似有加盟网点个别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信息外泄,遂报警,嫌疑人于今年9月落网。

个人信息安全其实是个老话题了。有评论就指出,信息安全喊了这么多年,发生大规模的泄露事故不是第一次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不仅是圆通的问题,也不仅是快递行业的问题,而是各行各业存在的通病。信息泄露事故被爆出来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尚未发现的又有多少,隐而不报的又有多少,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个人信息仿佛像裸奔一样让人无所适从。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这其中,个人网络行为信息,因其能够转化为潜在消费行为的数据资源,更加具有稀缺性和经济价值,也成为各类网站和手机应用追逐的对象。记得去年央视3·15晚会聚焦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从“探针盒子”到“外呼机器人”,从收集加工到买卖利用,紧密衔接的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被完整揭露。需要指出的是,个人信息在获取、加工、贩卖和利用的过程中,难免会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导致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盗刷信用卡、非法讨债等犯罪活动发生,这类犯罪活动一旦搭上大数据的“顺风车”,警方的打击成本和难度将会成倍增加。可以说,黑色数据产业链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个人信息的适度收集、使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但搜集信息数据与建立数据信任是同等重要的。这意味着,用户有决定是否让渡个人部分信息、让渡哪些信息的权利,企业也有尊重用户意愿、保护用户隐私的义务。当数字经济已经无处不在的时候,只有守住信息安全阵脚,才能更好把握信息浪潮的发展机遇,公众才会有更大的获得感、安全感。

只有真正筑起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才能打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基。上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将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保障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

期待此部法律早日出台。

小马飞刀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