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填埋数字鸿沟从公共领域做起

2020-11-09 08:31:21 智能朗读:

年初的一场疫情,让中国的互联网社会展现了非常先进的一面,可以说,如果没有多年来互联网和数字化经济社会的不懈建设,打赢这场战“疫”我们将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快马扬鞭的数字化进程也给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疫情防控最严的一段时间,笔者的父母就因为使用老年机,没有办法扫描二维码,几乎是足不出户。在防控最严厉的几周,我们也无法前去探望,心中的焦虑真是难以言表。事实上,当社会整体都需要依赖数字化模式运转的时候,很多老年人无可避免地被数字鸿沟隔离了。

数字化浪潮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但60岁以上网民数量仅占10.3%。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离互联网让不少老人无法获取到更及时有效的防疫信息,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出行、购物等服务便利。后疫情时代,数字社会已经更加深入到个人生活之中,而中国正在迅速的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虽然现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一代人还没有数字鸿沟之困,但是技术的进步恐怕不以我们的想当然而停滞,明天的科技仍然会在我们这些人老去之后制造出新的“鸿沟”。所以,解决数字鸿沟的困境,是一道社会必答题,而且是必须答出合格的分数。

看到很多网上的评论,认为老年人必须要有现代思维,力求做到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技能,不能总是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否则只能让自己更加被动,甚至会成为时代弃儿,最终被时代所淘汰。这种丛林法则的思维实在是有些冷血。

对比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比60岁及以上网民数,不难发现中国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列车”。未来,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将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在包括数字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上,必须注重“适老化”开发,利用科技手段和技术,尽快填埋上“数字鸿沟”。

当然,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制定首先要体现这种“适老化”,要真正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让老年人“掉队”。“脱网一族”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公共服务应主动“适老化”,公共服务要给老年群体“量身定做”,即使是互联网服务也要强调服务的精准化,简单且易推行。同时,公共服务也必须要考虑技术进步的迭代发展,尽量不要一刀切的跨越式替代,要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也要关注老年人需求,即使推行“无纸化办公”与“数字化录入”,也应该有专人为不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的老年人服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科技带动社会的革命,但革命不是要革掉某个群体,以人为本就要体现公共服务的包容性和全民性,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应该充满善意与温度。

徐晓兵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