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西固区> 正文

■乡村振兴看兰州 西固区:以点带面 为撂荒地引来“活水”

2022-05-08 08:47:56 智能朗读:

村民进行菜苗移植

5月6日,记者从西固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员外出打工、进城落户,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导致很多农田被闲置撂荒,甚至是杂草丛生,撂荒地,成为挡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块巨石。

1 针对具体问题开良方

撂荒多,复垦难,如何整治?西固区不遗余力开展撂荒地整治,涉及的乡镇、村社主动作为,坚决不等、不靠、不要,将搁置荒芜的土地资源进行转让、流转,最终从撂荒地中掘出“红利”。

距西固城区5公里外的金沟乡马家山村,依托关山森林公园北部延伸部分,总体呈“三山两沟”山区梯田势态,山形坡度大,具有山沟相间的美丽地貌特征,是典型的山区自然村。

马家山村下辖马家山、郝家山、鸭儿洼、下大金沟4个社,村民经济来源以百合种植加工和苹果、蔬菜销售为主。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出现弃耕撂荒、毁损耕地等现象。其中,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成为弃耕撂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镇村两级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开出不同良方。

鸭儿洼社的村民大多迁往城区,人口老龄化严重,留守的村民平均年龄60岁,村里有3000多亩耕地,而劳动力只有200多人。荒地整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人力不足。对此,村里积极从外部“输血”,与区政协联手开展“创建西固区政协委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体验”活动,倡议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带头租赁乡村撂荒地或低产农田,凝聚共识打造试验田,以点带面为撂荒地引来“活水”。

2 让撂荒地长出“金疙瘩”

郝家山社同样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全社只有20多个劳动力,面对500亩的水浇地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弃耕撂荒。对此,村里把荒地开辟出来做旅游,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生态园、中华孔雀园、林果科技示范园、百合产业智创园、乡宿培育园等五个重点发展特色创意园。而且,对郝家山北侧的50亩梯田进行复垦,种植50亩油菜花,在花海中打造“民族团结”等字样景观。目前,种子已经下地,等待6月下旬开放花海。

对于马家山社来说,百合曾经是村民们眼中的“金疙瘩”,一斤能卖到20元,还很抢手。这几年,这种旱地作物有市无价,很多人撂荒后外出打工了。对此,村里坚持把苹果种植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打造千亩苹果林,在马家山制高点建设观景台,不断地吸引游人前来观光、采摘,让种植苹果成为村民的“致富经”。

马家山村,只是西固区撂荒地整治的一个缩影。据西固区农业农村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排摸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区撂荒地面积达3900多亩,且多为山旱地。目前,西固区正通过土地流转、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在荒地上擘画新的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通讯员 宗芳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