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馍馍出锅喽 西固农家的日子“蒸蒸日上”


“出锅喽!”伴随着吆喝声,西固区金沟乡小金沟村的殷梅霞掀开了大蒸笼。热气升腾中,一股姜黄油香窜出来,鹅黄色的长条形喜馍馍“浑身”蓬松。这时刻,同村的张海霞蒸的喜馍馍也已经出锅,她正拿着一支沾了红色颜料的笔进行一道重要工序——点馍馍,几个小碎花便为喜馍馍注入了灵魂。
从今年元月份开始,两位农家妇女的生活就变了个天,从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谈中迈向了天天有事干、有钱赚的日子中。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揉面、擀面、卷馍、蒸馍、出售、收钱,日子变得满满当当。一天制作将近120个手工喜馍馍,收入100多元,“不管销路只管做”的固定模式,让她们浑身有干劲,凭力气干活、手艺吃饭不就是咱农家人的本色吗!
喜馍馍是小金沟村的一道传统美食,只有偶尔在嫁娶、办满月等喜事上才配备,是辈辈传下来的一门老手艺,将近30年没有“抛头露面”了,到村里的年轻一辈几近失传。
这次喜馍馍“重现江湖”,是小金沟村党支部书记牟业琼卖力吆喝出来的。2021年12月,牟业琼专门在全村召开了一场动员大会,村里有几户人家积极响应,重新支起了蒸笼,盼望着能靠喜馍馍给家里添点零花钱。
“利用农闲时节蒸馍馍,喜馍馍是纯碱纯手工制作,肯定有人买,这也能为乡村振兴出点力。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我们村不能掉队。”牟业琼说,小金沟村共有330户人家,全村主要的产业是种植百合。这几年,百合的价格连年下跌,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由于村里离城区比较近,很多人撂下百合地进城务工了。
眼瞅着村里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村委会就千方百计带动老百姓增加收入,想办法让大家参与进来。村里还提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断,事事有人管,团结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
当听到村干部承担起了喜馍馍的销路问题时,刘晓琳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我没多少文化,也没见过啥大世面,就靠一双手给家里添点零花钱,把日子过起来。村干部们在前面引路,希望这个馍馍能够走出我们小金沟。”
的确,村干部通过网络、抖音、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宣传,小金沟村的喜馍馍正慢慢走出农家小院,在乡村振兴路上飘出了一缕缕乡野的清甜!
家乡的味道、传统的魅力,总是这样神奇地把天各一方的游子牵系在一起。“你看,这几个花馍馍多俊啊!”前来订购花馍馍的王先生看到刚刚做好的婚庆花馍馍,赞不绝口。这组婚庆花馍馍共有8个,每个花馍经过面塑进行造型,摆放在一起组成了“百年好合 永结同心”祝福语。
从指尖到舌尖,再到心尖,金沟妇女增收致富的花馍馍,牵起了一双双美丽勤劳的巧手,联动千家万户,走入百姓心间,融入金沟大地的绿水青山,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壮阔大道上,“她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历久弥新。
据悉,金沟乡党委、政府将继续挖掘辖区各村非遗文化项目,以文化项目带动乡村振兴,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以刺绣、剪纸、花馍等多个非遗项目为支柱,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非遗项目附加值,让经济和文化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文化振兴到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