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每日分享> 正文

读《大豆谣》随想

2022-09-11 08:27:09 智能朗读:

《大豆谣》剧照 □李超/摄影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

我认为《大豆谣》虽然它很薄,却无疑是所有革命回忆录中很不寻常的一部,独一无二的一部。我认为它是中国所有革命回忆录中的珍品,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因为一个六岁女孩的视角。书中多处文字震撼了我。

今年7月1日,罗力立撰写的《大豆谣》一书,由读者出版社隆重推出。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忘的时光,而最容易牵动我们回忆的则往往是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童年玩伴”——玩具。就让我从玩具说起,从我们家四代人不同的“童年玩伴”里,找找藏在无声历史里的时代变迁。

我今年29岁,我的女儿小可快3岁了,在她出生之前,就收到了许许多多的玩具,这些千奇百怪的小东西时常让我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新奇而又有趣。

几个月的时候她就拥有两个不同的床铃,可以挂在婴儿床上旋转,唱出美妙的歌声,小小的床铃上坠着小兔子、小象、小老虎等不同的摇铃玩具,还有一个小灯,可以投影在屋顶,映出灿烂的星空,这些小伙伴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叮咚叮咚的点缀在她的夜晚。

慢慢地她到了出牙的时候,她似乎很喜欢和她关系很好的阿姨送给她的“牙胶”,来自东南亚的橡胶被做成各种可爱的形状,有圆圆的磨牙环,还有可以用来助眠的安抚奶嘴,婴儿们可以用来缓解长牙带来的酸胀和不安,看着她咬牙胶的滑稽可爱的样子,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生活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

到了她蹒跚学步的时候,各种学步推车层出不穷,不像我小时候的学步车那样,小可的学步车科学又有趣,推着走的时候会播放中英双语的童谣,很快让她独立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在我小时候,滑板车可是新奇玩意儿,还记得在我们家院里,有个叫旦旦的小哥哥拥有了本院第一辆滑板车,引得小朋友们争相围观,眼巴巴地一个个轮流试玩。旦旦小朋友也一跃成为当时家属院最拉风的存在。

而到了我女儿小可这一代,滑板车已几乎成了每个小朋友出门“代步”的标配,她更是在一岁半的时候就拥有了人生的第一辆滑板车,随后又拥有了扭扭车、手推车等一系列小小交通工具。

最近她的新宠是几只不同颜色的兔子玩偶,它们色彩缤纷,造型可爱,让身为成年人的我也爱不释手,由衷羡慕。

而我的童年,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也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物质的匮乏的。3岁的时候我就拥有了第一个芭比娃娃,还记得娃娃拥有一双碧蓝色的眼睛,金色的头发被我梳成了许多小辫子,我最喜欢把她放在我的竹编椅子上哄她睡觉。

再大一点的时候,母亲给我买了一整套动物世界的模型,生动逼真的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给年幼的我完成了人生的一堂启蒙课。现在,这些动物模型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又传给了我女儿继续玩,还是完好如新。

我的童年时代最得意的收藏,就是各种动画形象的“洋片”,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聚集在家属院的路灯下,展示自己的卡片。还会把卡片折成有弧度的拱桥形,玩“拍洋片”来赢取别人手里的画片。还记得许多小朋友蹲在灯下,撅着小屁股,或吹或拍的比拼,也是一个个难忘的画面。

时光回溯到我母亲的童年,上世纪60年代,她们那个时代,大家住的还都是平房,每家小朋友聚集在一起最常玩的游戏就是跳皮筋。而她收到的最喜爱的玩具,仅仅是几个缝制的布娃娃,她竟然每天抱着,爱不释手。

听外婆讲起,母亲会在小学放学后偷偷的晚回家,去学校门口的地摊上看“小人书”,书上画着木兰从军,还有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她小时候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现在每每提起,她还是会感慨万千。

再往上回溯,到我外婆的童年,上世纪40年代,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今年7月1日,党的生日,我外婆罗力立撰写的《大豆谣》一书,由读者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作家梁晓声为《大豆谣》写了序言,题目是《伟大历史中的童音回响》。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认为《大豆谣》虽然它很薄,却无疑是所有革命回忆录中很不寻常的一部,独一无二的一部。我认为它是中国所有革命回忆录中的珍品,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因为一个六岁女孩的视角。书中多处文字震撼了我。

《大豆谣》真实地记录了我外婆和她的父母长达6年的苦难而悲壮的铁窗生涯。

我太爷罗云鹏是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被捕后坚贞不屈,于1946年2月22日壮烈牺牲。我外婆8个月还是襁褓中的婴孩时就随父母入狱。在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环境里,她是靠狱友们省下来的一口一口的粗面糊糊养大的。

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她遇到了启蒙恩师郭老师,遇到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王洛宾为她编麻花辫,给她讲童话故事,教她唱歌和跳新疆舞。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外婆小时候在狱中虽然挨饿受苦,竟然也曾经拥有过自己的“玩具”。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难想象的。

我的太爷罗云鹏,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然而面对自己的女儿却侠骨柔肠,慈爱有加,他常常给女儿梳头,教她唱歌。他忍受着满身的伤痛,挣扎着,趁放风的机会捡回泥土,弄成泥巴,为女儿捏出一个个小动物、小泥人儿、不倒翁等等给她玩。每当想到太爷的艰辛,想到外婆小时候只能玩这么简陋的玩具,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但是也会为外婆有这样坚贞又慈爱的父亲感到骄傲和欣慰。

还有一件令外婆永生难忘的事。狱中有一位叫胡润宝的共产党员,福建人,年轻活泼,经常教她读英文字母,逗她玩,被她称作“大朋友”。这位“大朋友”非常喜欢她,就在他牺牲之前,还惦念为可怜的小狱友留点儿什么,可是坐牢6年、一无所有的“囚犯”能给孩子留点什么呢?看着眼前瘦小可爱的“小萝卜头”,他突发奇想,竟然拆掉自己贴身的毛线衣,缠了个花线球,说这就是“皮球”。外婆当时才6岁多,整天抱着这个“皮球”——一个彩色的毛线团,有时在地下滚着玩。不久胡润宝便牺牲了,他穿着单薄的衣衫,迎着大西北凛冽的寒风,从容地走上刑场,长眠在陇原大地。我敢说,大朋友送给外婆的这个毛线球,应该是人世间最宝贵的儿童玩具了。外婆说过,这个毛线球远远比不上现代的儿童玩具精致,但是它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啊,它寄托着“大朋友”对她的爱,是超越亲情、超越死亡的大爱,让她一辈子都刻骨铭心。

外婆的童年和我们几代人的童年是迥然不同的,她没有条件上幼儿园,她的学前教育是在监狱里完成的。苦难的生活摧残了她的身体,她一直有严重的胃病,我记忆中,多少年她总是在吃各种药;但是狱中父母和那些共产党人的言行、爱憎以及高尚情怀,是她一生的精神守护,锤炼了她坚强乐观的性格。在我的眼里,我的外婆虽然瘦弱,却是一位能歌善舞、文采斐然的人民教师。她热爱生活,70岁学画国画,我上初中时,我的教室里,挂满了她画的五彩缤纷的牡丹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我外婆今年已83岁高龄。从我太爷罗云鹏起到我的女儿小可,已是五代人了。从外婆小时玩过的小泥人、毛线团,到小可正玩的琳琅满目的动物玩偶和滑板车,几代人,不同的童年,不同的玩具,折射出不同境遇,不同的人生。

我的太爷和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紧紧地拧成一股绳,做旧时代的摆渡人,他们前赴后继,奋斗牺牲,建立了新中国。外婆在《大豆谣》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父亲,原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在36岁的时候,被国民党反动派在监狱中杀害。父亲没有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没有听到人民欢呼胜利的声音。但是,以他和千千万万烈士的血肉之躯铺成的祖国大地,已盛开出绚丽的花朵;以烈士的足迹开拓出来的道路,一天比一天宽阔。

太爷罗云鹏义薄云天的革命生涯和慷慨赴义的英雄壮举,是我们几代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也给我们留下了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等我的女儿长大,我也会给她讲起《大豆谣》的故事,再让她讲给子孙后代。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我无比的骄傲,也想做这个新时代最平凡的一个螺丝钉,勤勤恳恳工作,为国家多作贡献。

我也希望朋友们能读一读《大豆谣》,共同分享那些真实感人的故事。

甘肃省文旅厅副厅长杨建仁在《大豆谣》一书的序言中说:《大豆谣》的出版,更多的是一种至诚呼唤——用生命呼唤光明的前景,用文字呼唤高贵的信仰,用音乐呼唤纯粹的灵魂,用历史呼唤美好的未来。

□罗颖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