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正文

全国简牍名家专辑赏析丨兰州书协主席汪志刚

2022-07-27 15:34:22 智能朗读:

前 言

甘肃简牍书法院成立以来,赢得了全国广大师友和书法爱好者的支持与厚爱,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简牍文化底蕴深厚,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简牍书法创造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书体演变和形成的辉煌篇章。甘肃简牍书法院既要很好地弘扬优秀的书法资源,又要更好的继承、创新、谱写新时代简牍书法新辉煌。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简牍书法艺术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以简牍书法艺术精品力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为繁荣书法艺术,推广名家新作,树立精品意识,传播人文精神。为此,甘肃简牍书法院、敦煌艺术研究院联袂推出 " 全国简牍书法名家专辑展 ",本展专业性强、作者及作品质量要求高, 相信本展将在推出简牍书法精品、简牍书法人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简历

汪志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简牍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首批 " 金城文化名家 "," 首席专家 " 称号,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授予 " 德艺双馨 " 中青年文艺工作者,两次荣获甘肃省委、省政府 " 敦煌文艺奖 " 最高奖,并被授予 " 甘肃省优秀专家 " 称号。

临 池 心 语

我对简牍书法学习与创作的思考

文 / 汪志刚

上个世纪西北简牍的大量出土,为我国历史、考古、文献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史料。同时,也为汉字的演进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了借鉴的资料。

简牍在没有被大量发掘之前,古人学习隶书都是通过碑刻的拓片完成的。碑刻由于年代久远,受到人为因素、自然条件的作用,或剥蚀风化或残缺破损,字迹变得模糊、苍茫,这给习书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古人是如何用笔书写的,始终是困扰学习隶书的迷。当代简牍的出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古人书写在竹木片上的墨迹,书写时的状态,运笔的走势,一目了然,其丰富的用笔变化,酣畅淋漓的笔意,让我们感受到简牍书法无穷的艺术魅力。在上个世纪末,我在创建兰州碑林时,追随简牍书法艺术的开拓者赵正先生,学习汉简书法艺术,受益良多,今已二十余年,有所感悟,贻笑诸书友。

甘肃是全国出土汉代简牍最多的省份,其以保存完好、资料新、跨度时间长、出土地理分布广、内涵丰富而著称,所以我学习汉简书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书写在简牍上的文字一般都在 1 公分左右,大都字形精巧而笔势开张,或俊逸峭拔、或沉稳凝重、或疏朗典雅、或厚重紧密 …… 可以说风格众多而精美绝伦。从出土的毛笔来看,笔头也非常小,长不过 1.2 公分,又由于汉代坐具的原因,古人的执笔方式、书写时的姿势、书写的材质等方面,都成为我们书法研究的课题。我在学习简牍书法的时候,因受到习汉代碑刻曹全、礼器、张迁、鲜于璜等碑的影响,所以在学习时也是选取字迹工稳和厚重类风格的简牍进行临摹;出土的汉简书写的时间跨度长且数量众多,我选取了一些风格相近的边临习边归纳总结其运笔、结字特点;简牍上的字很小,古人在书写的过程中毛笔有掠过的痕迹,今天由于书写材质的改变和书写的篇幅较大,就要重新考虑上下的字距、行距的关系,字形放大以后的用笔以及毛笔的选择等问题;隶书笔法来源于篆籀的笔法,如果不通晓篆书,在书写时笔法就会变的单薄而乏古意,所以还要从篆书的学习上下功夫。这样我学习的思路就清晰了,目标也就明确了,我的简牍书法创作是在借鉴篆书、汉代碑刻和汉简相互糅合而成,以突出简书的率真,又不失碑的沉稳端庄为审美追求。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这个创新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照搬古人,也不是凭空的创造,它是经过长期学习得到书法艺术语言的积累过程,通过你的感悟,在笔底下转化而来,是你心灵才智的结晶,"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会在这条路上不断的耕耘,前行!

作品欣赏

(虚室有余闲)

(以理驭气)

(意在笔先,字居心后)

(独立不改)

(抱一为天下式)

(趣长笔短)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来源: 兰州日报·ZAKER兰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