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正文

周晶:让传统蜡果“焕”新生

2022-06-17 08:47:34 智能朗读:

周晶正在制作蜡果

在6月中旬刚刚落幕的兰州安宁非遗节上,省农科院农业科技馆负责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晶等人制作的安宁区桃王大赛“桃王”蜡果,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蒙骗”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睛。而此前,由他们制作的“陇薯”系列蜡果,甚至骗过了甘肃省科技功臣、“洋芋王”王一航。这些蜡果不仅在形态、颜色、光泽上高度还原,就连马铃薯上的芽眼、苹果皮上的果斑以及桃子上的桃毛等都纤毫毕现。

“蜡果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项目,是我省首个科技支撑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对传统蜡果制作工艺和材料配方开展传承创新研究。2021年底,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联合命名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蜡果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创新坊”,周晶为负责人。6月初,省工信厅通知中将“传统蜡果制作技艺”认定为“甘肃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

49岁的周晶,研究蜡果制作技艺已14年了。周晶告诉记者,传统蜡果制作技艺发端于京津冀地区,主要包括制模、翻制、修饰等环节,所用材料主要有白蜡、石膏及各种颜料等。上世纪40年代,李发文、李树奎等老艺人将传统蜡果制作技艺带到了兰州,落地生根。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技艺在苟兰芳、邹东华、许飞、窦明等一批传承人的努力下得到继承发展。李树奎早年曾为历史博物馆和农展馆做展品,他完成的苹果、梨、黄瓜等蜡果标本至今仍完好保存在省农科院。

周晶上世纪80年代师从老前辈宋子华,在展示设计工作中开始接触到传统蜡果模型制作技艺。从2008年开始,他潜心研究此项技艺,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作品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啥都干,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行了!”在周晶看来,无疑传承好蜡果制作技艺就是他的使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