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正文

千面珐琅“秀”陇韵 ——访甘肃省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

2021-09-12 08:54:01 智能朗读:

李海明展示他的文创产品珐琅茶海

9月10日,甘肃省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一身素衣出现在他的工作室时,他的几个徒弟热情而又隆重地为他献上了一束鲜花,并齐声送上祝福:“李老师,教师节快乐!”

半个月前,“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李海明精心创作的《宝相花藻井》(莫高窟217窟)在多件美术作品中脱颖而出“硬核”入选,成为全国唯一入展的掐丝珐琅作品。

喜悦之后,李海明已经开始构思明年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的作品。这就是他的行事作风,“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全力以赴,满载而归,不留遗憾。

守艺:珐琅作品“陇味”是C位

近一年来,除了外出采风、参展,李海明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自己位于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工作室。有风时听风,有雨时观雨。需要静谧时,泡上一壶清茶,沉浸构思。拿起笔时,一幅作品已然呈现在纸上。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李海明是个“敦煌迷”。有朋友或同学来甘肃,让他推荐哪里玩,他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去敦煌!”

“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在全国各地到处飘的人。看过常沙娜先生设计的人民大会堂,看过故宫等许多著名建筑。再折回来看敦煌时,我发现莫高窟内的藻井图案和色彩当真令人叹为观止。”基于对敦煌文化的喜爱和顿悟,李海明近些年创作了许多藻井掐丝珐琅作品,今年入选国展的作品《宝相花藻井》便是其中一幅。

“这也是我的愿望之一。最迟明年要完成30幅藻井掐丝珐琅作品。现在差4幅就完成了。”

在李海明的工作室,摆放着众多珐琅看盘。这些看盘以铜胎、铁胎、木胎等不同材质,以马家窑、铜奔马、中山桥、牛肉面等甘肃文化元素为题材,创意独特,飘逸灵动,将敦煌、丝路、黄河等多元的甘肃文化生动诠释,陇味十足。

守心:艺术要生活化更要有传承

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全程由1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其中最主要的工序是白描、掐丝和着色。这3道工艺便是掐丝珐琅画制作的灵魂、骨骼及血肉。

除了复杂的工序,最考验人的还是审美水平和将艺术生活化的应用能力。近几年,李海明的藻井掐丝珐琅作品已然做得出神入化,但他骨子里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我跟别人想的不一样!”

李海明说的不一样,就是最大限度地让艺术生活化。高端大气的珐琅作品如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市场接纳艺术品,也是对艺术家的高度认可。

第一步,李海明迈得很惊艳。他创作的掐丝珐琅茶具文创刚上市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甚至有人看了走不动路,“买了一件还想买一套”。

这不是夸张的说辞,珐琅小杯垫将精美的藻井图案应用其中。茶海的设计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琵琶造型,琴弦间隙便是控水之处,五彩飞天丝带绘于双侧,令人拍案叫绝。与之配套的茶具更是巧夺天工,镶嵌在玻璃杯上的敦煌花卉栩栩如生,温润如玉,倒入一杯清茶,惬意无比。

白塔山、五泉山、羊皮筏子,这些“兰州符号”都在李海明的珐琅作品中形神兼备。随着作品在全国知名度迅速提升,李海明再也停不下来了:不是在创作的路上,就是在创新的路上……

“我现在最想做的是马家窑、太平鼓珐琅饰品系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甘肃文化符号结合珐琅工艺,将时尚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跨界合作,让甘肃文化大放异彩。”

桌上,徒弟送的鲜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另一侧李海明的徒弟们安静地在学习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女儿李婕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走上了传承之路。说话间,李婕跑过来向父亲请教了一个问题,得到答案后,便匆匆离开。这一切,都让李海明无比欣慰。

“珐琅制作需要耐心、恒心,有时候一平方厘米的作品就需要一两个小时,但孩子们从来不叫苦叫累。每次看到他们专注的神情,我就能感觉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也为掐丝珐琅技艺能够很好地传承感到高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彭维国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