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5000多年前多彩世界的大门 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在临夏举办
【新华社兰州6月20日电】 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窑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文化高地之一。19日,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暨彩陶珍品展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举办。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介绍,马家窑文化主要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早期由河湟流域中心区向西、向南发展,曾南传至四川北部,对后来的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产生影响。中晚期则往北、向西传播,曾发展至新疆东部。
了解了马家窑文化,便能推开一扇通往5000多年前多彩世界的大门。
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浓亮如漆的黑彩、红彩、白彩,绘制在橙黄色的陶底上,形成灵动的水波纹、漩涡纹、网格纹。罐、壶、盆等丰富的器形和光滑细腻的外表,让马家窑彩陶更多了几分优雅之感。
“马家窑文化在早期中国的对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5000年不中断,除了自身有强大传统外,还在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交往融合。马家窑文化经新疆传至中亚,源自中国的粟黍也随之向西传播。中亚的锯齿纹等纹饰出现在马家窑彩陶上,来自西方的绵羊、黄牛最早也是在马家窑文化的区域中发现的。
记者 张玉洁 马莎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