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正文

2021中国敦煌活动年8日启动 本报带您率先走进“东亚文化之都”

2021-04-08 08:41:46 智能朗读:

鸣沙山·月牙泉
敦煌汉服游

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因为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记忆,敦煌几乎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而这个四月,敦煌等你来。

4月8日至10日,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活动将在有着“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王冠上的明珠美誉敦煌举行,这是“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七年来首次花落甘肃,也是首次在县级市举办,这必将带动敦煌的城市文化建设,激发城市活力,扩大敦煌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在此,本报诚挚邀请大家走进“东亚文化之都”,畅游丝路敦煌,体验优质高效、优惠舒适的服务。

七年来首次花落甘肃

当下,正是轻风拂细柳,嫩芽嘬小花,又到了人间“四月天”。这“四月天”是抽象的,她寓意着人间万物最美好的一面,折射着人们对生命大爱的起敬感念,昭示着苦难总会远去,希望定能重生。如一年前,甘肃文旅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战士比作“人间四月天”,用免费康养方式向他们表达敬意。一年来,全省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恰如 “四月天”,既经风雨,又见彩虹。

“四月天”是具体的,像极了24节气。四月前后的甘肃,有陇南、天水、定西一路北上的春韵,有庆阳、平凉、白银田埂间破土而出的苜蓿菜,有兰州、临夏一树树摇曳婀娜的梨杏花,有金昌、张掖、武威、嘉峪关、酒泉一路泛绿的垂柳。即便海拔很高的甘南,潺潺的河水也早早学会了歌唱,让春天的信号满满当当。

4月8日至10日,“2021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将在敦煌隆重举行。这是“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七年来首次花落甘肃,也是首次在县级市举办。这是甘肃文旅融入“一带一路”、服务“三区三州”,打造“环西部火车游”、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联通“陆海丝”、助推“双循环”等系列举措厚积薄发的生动写照,这是“丰收了·游甘肃”“你是人间四月天”“引客入甘旅行社航班包机补贴”等政策效应叠加释放的高光时刻,这是甘肃文旅打造“永不落幕的敦煌文博会”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久久为功的又一硕果。

见证一场“四月盛典”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二字,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自汉武帝凿空西域,“据两关、列四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第一枢纽城市”,也是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的“接受外来文化最先和最多的地区”。敦煌被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誉为世界四大文明体系唯一交汇之地。

来敦煌见证一场“四月盛典”。8日至10日举行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开幕式,日程紧凑,内容丰富看点多多。人们可以一起聆听国内外嘉宾对全球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趋势研判和现场演讲,激发豪情斗志,信心满怀拼未来。

同时,人们还可一起参观中日韩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敦煌之韵》文艺演出、“潮起敦煌”主题文创展、“情系敦煌”书画展、“丝路美地”数字敦煌展、敦煌文化旅游之夜,感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的无限魅力;可一起走进大型室内情景剧《又见敦煌》,走进梦中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党河风情线、敦煌夜市和莫高里工匠村,找到自己的敦煌。

体验一缕“走廊风情”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五千年”。敦煌是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的加油站、会客厅,更是中西文明交融的桥头堡、大观园。这里正在加快建设“大敦煌文旅经济圈”。

“圈”以敦煌为核、河西走廊为线,珍珠般的世界文化遗迹不胜枚举。酒泉航天城、金昌花海、张掖丹霞、嘉峪关城楼、武威铜奔马……你可以为自己拉个清单、画个线路,或三五天、或半月、或浪遍整个四月天。这个长廊的西头,就是人们钟情的新疆,产着全世界最好的棉花,所有的美好触手可及。这个长廊东头是金城,甘肃省会、黄河之都。

细品敦煌无数次,总忆甘肃别样天。无论作为起点、终点或转折点,敦煌代表着甘肃文化,“十四个市州十四朵花”也滋养着丝路、簇拥着敦煌。“交响丝路”是中西文化交响、三大高原交响、四大文明交响,更是坚守者与逐梦者荡气回肠的交响。“如意甘肃”诠释着形态、心态、姿态“三位一体”的美好期翼。

正因为十里不同天,甘肃之旅早早烙上交响符号和如意底色。此次,人们将一起在敦煌相约,乘兰州黄河轮渡、看新区奋进新颜,听平凉崆峒问道、赏天水麦积云烟,茗陇南小桥乡愁、走庆阳厚土高天,阅定西书香翰墨、览白银石林似箭,习甘南酥油茶道、悟临夏花儿真传,如意甘肃这般神奇,心有所获如此美好。

仰望“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于2013年正式启动,是为落实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以及2012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而开展的一项文化活动,是文化部统筹国内国际,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周边国家了解与友谊的一项举措。

“东亚之都”是中日韩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品牌,也是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亚洲文明对话的重大举措。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旨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泉州、青岛、宁波、长沙、哈尔滨等9座城市当选,其中敦煌为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

敦煌所在的甘肃有无数个丝路要塞、边关锁钥和文化重镇,从兰州、白银、临夏、甘南,到武威、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从天水、平凉、庆阳,到陇南、定西,文化珍宝遍地,旅游资源富集。坚信敦煌这次折桂,定会让陇原文旅铁军进一步激发斗志、坚定信心,豪情满怀、一往无前,在打造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化旅游强省征途中,建成一个又一个“甘肃籍东亚文化之都”。

畅游丝路敦煌

一座洞窟,一个世界,一孔洞穴,一段历史。到了敦煌,一定要走进莫高窟,因为那一刻就像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历史对话,与文明交流。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自4至14世纪连续开窟造像,形成南北长1000多米的石窟群,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在中国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到了敦煌,一定要看看“鸣沙山·月牙泉”,那里沙不涉泉,沙泉共生,是一段相依相偎了千百载的悠悠岁月。可以骑上骆驼,穿行在荒凉苍茫的风景中,碧蓝如洗的天空下尽是黄沙。除去金黄,还是金黄,微风吹来,沙子轻轻地扬起,抹平了浅浅的脚印。“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或许,正是有了鸣沙山多情的呵护,月牙泉柔情蜜意的相伴,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韵味和风姿。

到了敦煌,一定要逛逛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因为这里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也是一个充满魔幻风情的地方。都说烈风如刀,细雨如剑,漫长的风化侵蚀,赋予了它地狱般的风景。走进雅丹,像是走进了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应有尽有,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精心布局一般。但是,唯独却看不见一草一木,砺石沙海中一座座黏土雕像,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到了敦煌,一定要走到阳关,因为在宝石东来、丝绸西去的年代里,阳关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阳关大道”被喻为康庄光明之路。人们又常于此为西行者送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以一首《渭城曲》的千古送别绝唱,更使阳关名扬天下。

品味舌尖敦煌

去过敦煌的人,日后回想起,除了久久萦绕在脑海里的敦煌壁画、沙鸣山月牙泉,还有的便是街角餐馆那意犹未尽的味道……敦煌的美食就像敦煌的文化艺术一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千年的浓情。

要说敦煌最地道的美食,驴肉黄面只能排第二,而胡羊焖饼当属最接地气的敦煌菜。将羊肉烧至快熟时,将擀好的薄面饼放在肉上面,就这样把一张一张的生面饼盖满了羊肉。大块羊肉铺满盘子,一片片面饼软嫩滑爽,浇汁色泽饱满、浓香醇厚。

“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是在敦煌美食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作为八大怪之一的驴肉黄面,可是离开敦煌就找不到的美味。黄面因色泽明亮金黄而得名,细如龙须,柔韧耐拉,口感劲道。而黄面的劲道口感,全耐拉面师傅的手艺。敦煌拉面这一传统饮食的工艺流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开凿于公元十世纪晚期的莫高窟256窟宋代洞窟中就有拉面的壁画。

来敦煌,不去沙州夜市撸串,那将是一种遗憾。三两人围一桌,来把子红柳烤肉,再小酌几杯啤酒,敦煌之行才算圆满。敦煌的红柳烤肉,将红柳枝条一根根地精心挑选,再将一头削尖以便串肉。红柳串上羊肉后就放在木炭上烤,在烤制的过程中,红柳里面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油脂就流出来渗到羊肉里面了,不仅使羊肉中增加了营养物质,还有一种特有的木香。

甘肃因区域跨度大,每个地方的早餐都不尽相同,兰州人的一天是从牛肉面开始的,而敦煌人的一天,是从羊肉粉汤开始的。选用敦煌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打净血沫,待快熟时,放入少许精盐,肉熟后捞出,剃骨,后将剃骨回锅,温火熬煮成汤。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入适量生姜、胡椒等调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粉丝/粉条盛人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有滋补、发热、祛寒之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图由省文旅厅提供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