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每日要闻> 正文

黄河水流过皋兰百姓家 “流出”片片丰收田 带来条条致富路

2022-09-23 08:51:12 智能朗读:

黄河奇峡

村民马乐梅办起合作社

扫码看视频

大河奔流,万物生长。在皋兰,黄河水不断变换“身姿”,时而“漫步”,时而“疾走”,以电和灌溉的形式“流”进寻常百姓家,还专心“打造”出一个名声在外的什川镇。

金色九月,在黄河流过的“名藩”皋兰——粮食丰收,瓜果飘香。

1

充足灌溉使撂荒地变致富田

23日是丰收节。这几天,皋兰喜获丰收的大片玉米正在紧张收割,大概一周后,绝大多数农田都将进入“农闲”期。这段时间,却是王锡荣和同事忙碌的阶段,他们得时不时前往各乡镇,去农田走走看看,查看泵站和水渠检修得如何。从10月中旬开始,包括大棚在内的所有农田将进入长达一个多月的冬灌时间。

王锡荣是皋兰县西电管理局副局长,儿时的老家涧沟村一直因缺水困扰,如今天天和水打交道,他深知冬灌对于土地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巡查都会很仔细,确保没有漏洞。

皋兰原本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由来已久。压沙保墒、地下钻井取水等方式曾不断尝试,但收效甚微,“农水贵如油”现象依旧。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历史,“砸锅卖铁也要引上黄河水”成为呼声,“西电工程”就此拉开。在长达近20年的建设后,在1989年,60座泵站、2.37万座建筑物拔地而起,3条86公里干渠和29条186公里支渠联通四方。此刻起,黄河什川段的水流入了皋兰县5个镇42个行政村,15.63万亩旱地自此变成每年能灌溉7个多月的良田。

有了充足的灌溉,撂荒地变身致富田才有了可能,以至于皋兰县原有的种植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单一的粮食作物逐步转向收入更高的经济作物,高原夏菜、果品、核桃、大枣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1年度,灌区以高原夏菜、红砂洋芋、优质果品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

高世鑫不敢想象,没有水的话,他们禾盛合作社的1512亩地该怎么办。每年每次(共4次)每亩地浇水130立方米后,如不遇恶劣天气,玉米和小麦便能保证收成。今年,玉米、小麦长势不错,212亩小麦丰收后已售罄,玉米则已进入收获期,收成明显好于去年。有丰收就有更多盼头,高世鑫明年还想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

“我们的工作内容看起来单一,但要完成好却很艰巨。我们在倡导管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由周期循环供水变为按需求供水,将供水范围从农业灌溉扩大到生态绿化、工业用水等多领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土地和人群享受到母亲河的润泽。”王锡荣说道。

除了灌溉,黄河水还以另一种形式“流”进寻常百姓家。在什川梨园一旁,环绕的黄河水静谧安详,波平如镜,这里便是主要功能为发电的小峡水电站库区。

9月19日,小峡水电站副经理许承顺带领记者前往电站的核心部位采访。下到黄河水面14米后,记者看到,4根直径1米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主轴正在以1秒1转左右的速度同时运转,每24立方米的水量就能输出1度电。在汛期,黄河水量大时每天有400万度以上的电输往城关区,冬天水量小时每天也能输出200万度电。

2

开展重点水系综合整治

离开桑园峡后,黄河进入皋兰境内,之后在什川镇纵横38公里。在6公里长的什川盆地,初时黄河河谷开阔,宽3.5公里,而当黄河进入大峡峡谷后,猛地曲折变窄,水面平均宽度只有130多米,水面落差达24米。这里就是名声在外的黄河奇峡,水流湍急,两岸高山矗立、层峦叠嶂,奇峰怪石连绵不绝,绿色枝藤爬满崖壁,花草开遍山腰。

在皋兰,除了“黄河本河”外,还有其一级支流蔡家河和二级支流水阜河。经过拱坝川、黑石川2条大支沟汇聚,经东湾、西湾、蔡家河、文山、磨峡沟,蔡家河在“漫步”20公里后,从什川河口村注入黄河。而水阜河则全长49公里,在流经砂岗、水阜、燕儿坪、长川、老鹳等村后,于文山村汇入蔡家河。

虽然时间已过去多年,但2018年“7·22”暴洪灾害的“迅猛”和给皋兰造成的损失至今仍让杨言波心有余悸,作为皋兰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主任,他在汛期始终神经紧绷,做好了时刻“战斗”的准备。

各项防汛工程、防汛手段也因此深入推进、不断升级。为了让沿线居民在设计标准下免受洪水侵害,近年来,皋兰县投资3.95亿元治理8条黄河干流主要支沟,治理河道达64.9公里,修建堤防超过42公里,同时持续开展重点水系综合整治,不断清淤疏浚河道、消除黑臭水体。整治后,皋兰县河洪道畅通,水土流失减少。

在整治的同时,全县102名河(湖)长日常巡查,123个雨量站等监测设备和62个预警喇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携手助力黄河及其支流成为皋兰境内的一条条幸福河。

3

让游客向往的“一站式”旅游地

9月23日的什川是热闹和喜悦的。除了庆祝丰收节,还是“秋分”,也是什川梨园一年中开始摘梨的节气,很多村民会纷纷登上“天把式”云梯将第一颗软儿梨摘入囊中。半个月后的“寒露”开始,大家又将开始采摘冬果梨。

在皋兰,黄河干流唯独偏爱什川,在此专心“描摹”、全力“打造”,使得每个村都有能叫响的“黄河生意”和“独门绝技”,使得“什川”二字闻名遐迩。而由于1500亩白兰瓜和9423株百年古梨树,什川既荣获“兰州”名号,也喜摘“世界”称谓,甚至被人称作“陇上小江南”。

在网络热传的各类什川镇俯瞰图中,几乎都有被黄河亲昵怀抱的场景。

60年来,马乐梅的成长一直绕不开黄河。小时候家住黄河东岸的河口村,后又嫁到邻村的上泥湾村,耳濡目染的“黄河精神”使她有了难得的坚韧和智慧。当厨师、卖冰棍、开农资部后,马乐梅于2009年成立皋兰丰苗白兰瓜专业合作社,开始钻研“甜蜜产业”。引进推广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解决白兰瓜育苗难题,坚持试验推广白兰瓜新品种,最先引进新型高架大棚改善白兰瓜种植条件……在马乐梅的带动下,合作社的3000个大棚均种植白兰瓜,收入十分可观。

“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可能是从小就在黄河边摸爬滚打练出来的吧。”说着,这位巾帼劳模(2020年曾获甘肃省劳动模范)摘了梨,又去白兰瓜大棚里掐秧了。

除了梨和白兰瓜,因为有了黄河润泽,什川还有“鸟瞰太极”“桃梨争艳”“长堤夕韵”“高峡平湖”“小峡明珠”“神驼踏浪”“中国农民第一桥”“雄狮卧谷”等争奇斗艳的自然景观和接官亭古村落,甘肃九源红色文化纪念馆、魏园、按语纪念碑、什川鼓子、高架铁芯子、“天把式”技艺和花灯、根雕、雕塑、剪纸工艺制作等文化艺术景观百花齐放,逐渐成为兰州市民短途旅游首选地和域外游客向往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采访中,什川镇副镇长陶世伟介绍,依托黄河资源,什川镇将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嬉雪”的思路,着力打造“梨韵什川·乐享四季”旅游品牌,重现“金城古八景”之“梨苑华光”,争取利用5年时间完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的申报,旅游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赵丽君 车丹清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