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正文

在苦难中发掘爱与希望 新版红色儿童剧《大豆谣》喜获红梅奖优秀剧目奖

2023-04-19 08:34:37 智能朗读:

兰州本土红色经典儿童剧《大豆谣》自推出以来,已成为我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剧中主人公“西北小萝卜头”以亲切感人的艺术形式,教育广大青少年不忘革命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该剧作为甘肃当代儿童剧创作的代表性剧目,也先后荣获多项殊荣。

4月16日,“梅绽新韵 花开定西”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落下帷幕,新版的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凭借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高度写实的剧本内容、真实震撼的舞美灯光、气韵传神的服化造型打动了所有到场的观众和评委,一举荣获优秀剧目奖。

红色儿童剧感动观众和评委

“甘肃戏剧红梅奖”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批准的全省戏剧类最高专业奖项,对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01年设立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

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定西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讴歌时代精神,憧憬美好未来,繁荣戏剧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期间,共有来自全省范围内的9台大戏与66出折子戏进行了参评演出,并进行了对综合剧目奖、个人表演奖等奖项的评选。此次参赛作品囊括了话剧、秦腔、京剧、陇剧、曲子戏、儿童剧等剧种以及小戏、小品、折子戏等丰富的表演形式,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中,我市荣获优秀剧目奖的新版红色儿童剧《大豆谣》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兰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创作,兰州大剧院演出,兰州交响乐团、兰州星光童声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录制,该剧受到了到场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评委:希望新版《大豆谣》走得更远更久

儿童剧《大豆谣》自2019年10月开始策划,经过五易其稿后于2021年3月20日晚在兰州音乐厅举行正式首演,剧中主人公的原型——罗力立含着泪水在台下观看了“自己的童年故事”。该剧以“西北小萝卜头”罗力立亲笔撰写的《大豆谣》一书为故事原型,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再现了兰州革命者在沙沟监狱一场场对敌斗争的场面,展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示了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

故事里,罗云鹏夫妇生下女儿罗力立后一家人一同坐牢。这样的经历极具独特性,是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中,除了重庆“小萝卜头”宋振中之外,在中国革命史上少有的少儿红色革命故事。此次参赛让更多的观众知道了《大豆谣》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儿童剧,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故事讲述,更多的是通过故事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用舞台语汇去诠释了“信仰”这件事。演出中,随着舞台在带着意识流的回忆中自由切换时空,演员们用最深情的表演诠释了最感人的故事,舞美部门也表现出了极其熟练的相互配合,最终让这部戏的呈现能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新版红色儿童剧《大豆谣》在甘肃的儿童剧中是一种突破,打破了儿童剧一贯天真烂漫的范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讲述了红色故事这样厚重的题材。”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原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评委季国平评价说:“全剧以其独特的舞台样式,不仅完成了故事中想象与现实的呈现,营造了苦难与希望的落差,而且引导观众坚韧向上和勇于奋进。在创排中,这部作品还独具巧思的让儿童演员真实地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扮演小力立的小演员身上所感受到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她激发了该剧和观众之间最真实的共鸣和感动。作为甘肃当代儿童剧创作的代表性剧目,我希望新版《大豆谣》能够走得更远更久。”

编剧:用儿童剧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感谢大赛组委会和专家评委们的认可,也感谢剧组台前幕后每一位老师、小演员以及家长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获知得奖消息,《大豆谣》策划、编剧,兰州市文研中心主任铁燕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部剧能走到今天确实不易,让我坚持下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戏剧工作者的责任,更出于对罗力立老人的承诺。”

记者了解到,在《大豆谣》的整个创排过程中,铁燕总是在竭力做一件事,那就是将自己从罗力立老人身上感受到的坚韧、乐观,以及对革命的崇高信仰再现到剧中的罗力立这个角色的灵魂中,进而使其融入了全剧的核心创作中。最终,主创们通过儿童剧的舞台,生动再现了这个曾发生在兰州的真实故事,令这个在苦难中发掘爱与希望的故事广为人知。

在创作中,主创们还尤为注重罗云鹏与小力立之间的父女之情,因而特别选择在尾声处让这对苦难的父女完成了一场久违的“跨时空对话”,用戏剧艺术的力量,生动表达了既是革命者又是父亲的罗云鹏对女儿未及言说的深爱与歉意。

“这次的创作于我而言,是一次独特且难忘的经历。”铁燕感慨地说:“我们的内心时刻与剧中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共鸣着,我们从罗力立老人的深情讲述中,承接到了这颗带着光明的种子,并满怀希望的将它呈上了舞台,进而让其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最终让红色基因可以代代传承。我们也真心的希望,未来可以带领新版红色儿童剧《大豆谣》走得更远,把这个‘西北小萝卜头’的感人故事讲给所有人听。”

导演:关于“信仰”的讲述被更多人铭记

“非常幸运,有机会创作这样一部特别的红色题材。”该剧编剧、导演赵以告诉记者:“《大豆谣》的原著最打动我的,莫过于在这样一个极端恶劣的监狱环境下,革命者如何保全一个儿童纯真的内心,让她相信美好,敢于抗争。因此,我的创作初衷便是要把这部戏不仅打造成一部经典‘红色戏剧’,更应该成为一部以儿童成长、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温情‘家庭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引用《大豆谣》中的一句台词:这是大伙儿并肩作战的结果。”他说:“在这部戏的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队所有成员劲往一处使的能量,和彼此之间最纯粹的信任。如何走出一条更新更深远的路,是主创们最初就在思索的问题,而‘相信’自始至终贯穿在这部戏的戏里戏外,这才有了长达一年多的蛰伏和风雨兼程。而让成人世界为信仰牺牲的残酷,与孩子内心对未来憧憬的美好,在舞台上产生一刹那共存,是《大豆谣》这部戏最有魅力的时刻,给予了观众超越言语的内心共振。”

“这一次,座无虚席的观众让我们倍感欣慰,能有幸将我们用心打磨的这部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赵以由衷地表示:“感谢戏中比肩作战的革命历史人物,因为有了他们当年承受了腥风血雨,才有了如今戏外的我们能够在幸福的环境中相遇。同时,也感谢戏里戏外的剧组全体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并肩努力,才让这份关于‘信仰’的讲述被更多人聆听并铭记。希望这种讲述延续下去,希望《大豆谣》传唱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幸福生活的同时,能在《大豆谣》这部戏里看到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演员:被剧中人物精神力量感染

“当我初读《大豆谣》剧本时,仅凭文字的力量就已经深深的打动了我。”剧中王洛宾的扮演者、青年演员常志远激动地表示:“《大豆谣》所蕴含的温暖生命力令人惊奇,无论是罗力立的成长轨迹,还是罗云鹏、樊桂英的英勇奋斗和温暖守护,或者是王洛宾的苦中作乐,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都深深感染并鼓舞着我们。我由衷的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观众朋友看到这部温暖的作品。”

来自山西省话剧院的闫志晓在剧中饰演了原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罗云鹏,每场演出结束他都久久不能平静,这部作品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所塑造的罗云鹏其实就像剧中的那颗大豆,一颗贯穿了全剧的革命之种,点燃了所有人希望的生命之种。”

“非常开心能参加这部儿童剧的演出,让我对新中国成立前的苦难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演出中,小罗力立的扮演者、兰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达凌潇的表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舞台上她与“父亲”罗云鹏生死离别时发出的悲切呐喊令所有人热泪盈眶。她说:“小力立从8个月大就与父母一起关进了监狱,在狱中受尽磨难,但是她的爸爸妈妈和狱友给了她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大家都在努力守护她纯净的精神世界。我敬佩罗奶奶,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捐躯的革命先烈。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为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绝不辜负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美好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记者 盛小荣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