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正文

我市历年修复显成效 5万余亩湿地尽显生态之美

2022-06-21 08:22:29 智能朗读:

黄河兰州段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湿地保护进行立法。记者日前跟随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就我市湿地建设和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湿地向来有着“地球之肾”的美称,对于我市这样一座河谷城市来说,片片湿地,不仅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还成为鸟类嬉戏、生活的乐园。

提升改造

湿地已成市民休闲避暑之地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该公园总占地规划面积43.04万平方米,东西总长度约3000米,现场地势变化较大,南北最宽处约420米,最窄处约10米;北侧与北滨河路游览道相接,南临黄河,东西两端是以自然过渡的河滩为界,有着兰州“城市之肺”的美誉。2006年银滩湿地公园开始建设并于2007年5月1日对公众开放,经过逐年的养护完善已初具规模。

银滩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明侠说,今年,安宁区将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总体方针,结合安宁银滩湿地公园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安宁银滩湿地公园整体生态环境,实施了安宁银滩湿地公园一期提升改造项目:一是创新设计绿化景观、引进植物新品种。引进栽植秋季开花的粉黛乱子草和蒲苇1万余株,实现三季有花的观赏效果,在靠近水边区域设计阶梯状种植,种植千屈菜、金叶伏加草及再力花,有效防止土地滑坡,改善斑秃现象。共种植蒲苇约9200平方米、粉黛子草约3150平方、玉簪约840平方米、千屈菜约1500平方、再力花约1000株、金叶伏加草约240平方米。栈道局部加宽,对湿地公园内人工湖及连通渠系进行清淤疏浚,维修进、出水口闸门等等;二是打造特色“花墙”。在湿地公园3号门到5号门间约900米石墙旁,栽植五叶地锦和藤本月季约2万株,现已开花并攀援上墙,远看宛若鲜花砌成,为湿地公园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三是引进养殖了鸳鸯和赤麻鸭28只,增加了水禽品种,更好地吸引了游客的眼球,计划将于7月份继续引进40只鸳鸯,供游人观赏。

通过这次提升改造,整个公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增强,对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起到积极保护作用,满足人民群众节假日休闲、娱乐、观光的需求。

加大保护 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湿地多样性的功能发挥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上世纪末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湿地被大量占用,乱挖乱建现象非常严重;二是湿地内乱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污染加剧,脏乱差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湿地生态效益;三是湿地面积逐年缩小,功能逐渐衰退。近年来,我市经过调查摸清了湿地资源的家底,掌握了基础数据,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实施了银滩湿地、滩尖子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已进入全面保护阶段,目前,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兰州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科张喆说:“近年来,兰州市经过调查摸清了湿地资源的家底,掌握了基础数据,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实施了银滩湿地、滩尖子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现已进入全面保护阶段。目前,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据悉,为了恢复、保护湿地,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兰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兰州市湿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兰州市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湿地保护管理的职责和保护的内容,主要区域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完善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根据兰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兰州市(包含兰州新区)湿地面积5.73万亩。

如今,黄河兰州城区段沿线分布有大块湿地10余处。近年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结合河道健身步道建设,系统修复治理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湿地,完成马滩、滩尖子湿地建设及提升改造,正在实施天水路高速桥至南河道入河口湿地修复治理项目。今后拟分步实施马滩、崔家大滩、十里店、徐家湾、小西湖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内容为滩地整治、湿地生态修复、生态驳岸、绿化种植、生态绿道及配套设施等。

兰州已成候鸟迁徒越冬的首选之地

随着黄河沿岸湿地生态日益改善,黄河沿岸已成为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目前,冬季有大天鹅、普通燕鸥、渔鸥、棕头鸥、大白鹭、苍鹭、白尾海雕、普通鸬鹚等多种候鸟在黄河沿岸栖息越冬,春季则有如蓑羽鹤、灰鹤、黑鹳等候鸟迁徒经过并停歇补充能量。另外,还有赤麻鸭、白骨顶、黑水鸡、黑翅长脚鹬绿头鸭、斑嘴鸭等50多种湿地鸟类栖居于我市各大湿地。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力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自然保护区内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贯穿南北,是自然保护区重要的湿地资源,连城管理局强化湿地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自然保护区内全民高度重视、全民参与湿地保护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良好氛围。经多年的积累建设,大通河流域吸引越来越多的水鸟,如黑鹳、大天鹅、大白鹭、普通鸬鹚、普通秋沙鸭、赤麻鸭、绿头鸭等在此栖息停歇,成为保护区大通河流域美丽的风景。

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教授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兰州,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保护工作。一是要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各县(区)湿地总量管控目标,建立协同高效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实现全市湿地提质增效,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二是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提高全市湿地保护率。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湿地景观破碎和湿地功能退化的问题。采用污染清理、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三是完善湿地监测网络,常态化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市级湿地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四是开展湿地碳库和碳增汇评估工作。五是推进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编制湿地保护修复规划,严肃惩处破坏湿地行为。

风景如画的湿地是黄河流经兰州留下的礼物,而随着黄河兰州段湿地修复和东段生态治理项目的推进,优美画卷正向黄河兰州段以东徐徐展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 洁 吕晟君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