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时政> 正文

加快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1-12-11 08:31:06 智能朗读:


□资料照片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27.06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4.5%。第一产业增加值51.61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787.21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488.24亿元,同比增长7.7%。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7%、34.78%和62.85%。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到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不减”。前三季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突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经济作物扩面增效。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90.89万亩,同比增长5.3%;蔬菜产量172.21万吨,同比增长7.6%。畜禽生产平稳发展。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1个,实施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1个、现代畜牧业提升项目6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6个,全市生猪、肉牛、羊、家禽分别出栏38.74万头、0.95万头、34.8万只、136.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1.5%、3.98%、8.42%和14.78%。

重振“兰州制造”加速实施。制定《振兴兰州制造暨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四梁八柱”制造业产业发展路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制定产业链链主企业制度,积极培育“四梁八柱”47户链主企业,持续推进57户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指导兰石集团等6户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占全省总量的1/3;累计创建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33户。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7家、绿色供应链3家。

三大需求继续扩大。内需保持增长。成功举办第四届“畅享兰州·乐购金城”、第三届陇上养生美食博览暨陇闽美食交流等活动,全面完成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试点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初见成效。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4.9亿元,同比增长16.4%。外需稳中提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共建“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兰州号”国家货运班列班次继续扩充,中川机场新开通国际货运包机航线3条。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02.76亿元,增长46.6%。围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重点支持领域等措施,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1%,快于国有经济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

市场活力动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着力打造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兰州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甘肃省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建设,支持组建多肽科学与多肽药物、干旱气候与环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的“干旱生境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获批,实现我市8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零的突破。实施“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举办第四届兰州市“活力金城”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活动,支持科技型企业科研和人才创新立项138项,支持资金3585万元。2020年,兰州市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12%,连续两年突破2%的大关。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7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4%。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建成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兰州科技创新园开园运行,推动组建兰州先进新材料研究院,加快建设兰州科技大市场,新认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2家、企业研发机构11家。加强与“国防七子”交流合作,组织在兰高校院所、央企及省市直属军民融合类企业代表和单位,与“国防七子”开展院地校企交流合作座谈会。

凝练院地科研合作项目。召开“兰州—西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筹备完成第六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和2021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甘肃站)”生物医药领域项目路演活动。截至目前,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67.5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0.13%。

数字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建成运营全省第一家市级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注册工业企业513家,上线工业软件1813款。打造5G+无人机巡查、5G+无人天车、5G+远程运维等40项行业应用案例,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经营管控一体化能力”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相关试点示范项目,初步形成5G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新业态。“鲲鹏+麒麟OS”产业生态初具雏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发展本土鲲鹏生态伙伴112家,创建鲲鹏方案166个,完成鲲鹏适配方案151个,举办各类鲲鹏活动20场,培养本土鲲鹏开发人才695人。

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不断巩固。牢牢扭住重振“兰州制造”这条生命线,指导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56户企业实施149个“三化”改造项目,促进产业升级。落实项目建设多项措施,统筹各类要素保障,前三季度,占全市投资比重12.6%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4%,制造业投资增长8.0%,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7成。

创新主体培育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实有登记在册市场主体36.18万户,同比增长5.7%。在此基础之上,全力实施“上规进高”行动,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计划,提升企业承接重大科技成果的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1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77家,同比增长14.4%;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省级“小巨人”企业17户。

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制造业占比稳中有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作用加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9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85%。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2.5%,76.5%,98.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9.1%,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产业绿色转型有序推进。积极推动煤电、钢铁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紧盯省“两高”办处置意见,逐项细化、量化、实化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印发实施《兰州市“两高”项目处置整改方案》,促进能耗强度继续下降。前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1%,规模以上能源生产企业发电量1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4%。

聚焦“双碳”有序开展工作。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背景下,全市制定了《兰州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工作规则》及《兰州市碳交易管理工作方案》,组织推进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自7月16日国家正式宣布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平台以来,我市共有6家企业被纳入试点企业名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扩大“兰州蓝”成果,前三季度,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221天,优良天数比例81.3%;PM10、PM2.5浓度值分别为65和2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8.2%、12.4%;全市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

就业、价格形势稳定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稳就业成效显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9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35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2,同比缩小0.05。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4%。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17万人,创劳务收入57.84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上涨0.9%。9月当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5%,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1.0%。

综合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部分指标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加快,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显现,内生动力日趋加强。但部分领域恢复不均衡等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需引起高度关注。

下一步,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定信心决心,着力抓关键、强弱项、增动能,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兰州市统计局供稿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