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时政> 正文

财政预算报告解读 帮群众解难题 为群众增福祉 让群众享公平 2020年我市市级民生支出164亿元 占总支出的80.5%

2021-01-14 08:40:50 智能朗读:

张建平  摄

1月12日,在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向大会提交了兰州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全市及市级预算草案的书面报告。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1亿元,增长5.96%

2020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切实做好财政节支工作,发挥好财政资金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有力维护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1亿元,增长5.9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5.7亿元,增长5.5%。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30.7亿元,增长37.37%。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67.5亿元,增长66.58%。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3.8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08.3亿元,支出97.9亿元,滚存结余114.2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0.9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75.1亿元,上年结余101.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07.4亿元。

疫情防控:全年投入疫情防控资金7.2亿元

2020年全年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7.2亿元,形成支出6亿元。同时,从抗疫特别国债中安排抗疫相关支出3.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减免企业房租、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等方面。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1至11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7.67亿元。积极落实金融信贷优惠政策,拨付扶贫小额信贷、民贸民品等财政贴息资金267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687万元。发放各类消费券1.2亿元,激发市场活力,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消费带动生产。

统筹推进全市均衡发展。安排资金14亿元,统筹推进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榆中生态创新城与中心城区竞相发展,加快构建“一心两翼多点”城市战略布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极。

三大攻坚战: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3亿元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多轮次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集中资金资源,全力以赴支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3亿元,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财力支撑。安排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28亿元,推动实施厕所革命,实施“改炕、改灶、改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了支持我市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17.65亿元(含外债、全省农合机构专项债补充资本金)。

着力支持污染防治。安排资金5.89亿元,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

民生支出:市级民生支出164亿元,占总支出的80.5%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和群众新需求,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市级民生支出164亿元,占总支出的80.5%。

教育方面支出24.8亿元,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2.34万个。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资金6.39亿元,重点用于消除“大班额”和乡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22.4亿元,落实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政策,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筹措就业补助资金4.8亿元,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以及求职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制度,筹措补助资金3.9亿元,支持开展城乡低保、特殊困难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提升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卫生健康方面支出20.5亿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

直达资金:用在最急迫的民生领域

按照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要求,坚持民生导向,坚持社会效益,有效发挥直达资金对“六保”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确保资金直达最急需的群众手里,用在最急迫的民生领域。

提高资金支出进度。2020年市级收到上级下达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资金6.02亿元,支出5.35亿元,支出进度88.9%;其他惠企利民资金(参照直达资金监督管理)46.41亿元,支出42.69亿元,支出进度92%。

强化直达资金监管。严格落实直达资金管理办法,将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和参照直达资金全部纳入资金监控平台监管,分类进行标识,实行国库集中统一支付,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和个人,业务系统与监控系统上下贯通、数据对接,实现了从预算分配到资金直达的全链条、全过程监控,及时处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直达资金实现全链条实时动态监控。

“三公”经费:较上年同期下降20.84%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出台《兰州市关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通知》,从十个方面对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三公”经费支出7846.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84%。

优化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甘肃省省级部门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20〕114号)要求,坚持依法理财,强化零基预算管理理念,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同时加大政府预算解读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

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外,严控预算追加事项,执行中不自行出台增支政策;确需新增支出的,通过部门预算现有资金调剂解决。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确无必要或无法执行的项目以及符合盘活规定的结余结转资金,及时清理收回,统筹用于亟待支持的领域。

“十三五”时期:全市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 182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80.7%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在全市财力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开支,新增财力实现向困难群众、向基层、向民生事业的倾斜,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着力保障改善民生。2016年至2020年,全市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82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7%,补齐民生短板,解决了一批群众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实事、难事,财政改革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千家万户。全市医疗卫生领域投入达到197亿元、义务教育领域支出达到405亿元。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亿元,同口径增长4%,加上上级财政提前下达转移支付、上年结转、调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收入194亿元,收入总计443亿元。相应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3亿元。收支平衡。

财政主要支持方向:大力实施产业振兴,重振“兰州制造”

着力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紧扣“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发展定位,坚持和完善“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支持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新区、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兰西城市群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努力补齐我市城市道路交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短板弱项。

着力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财力支持改旧育新、拓存创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保障招商工作经费支出,吸引资金和优质项目落户兰州。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产业振兴,重振“兰州制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着力为民解忧为民谋事。支持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项目。支持实施全市城乡低收入、特困救助供养对象等惠民保障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支持实施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程,提升劳动者素养和职业能力,稳定和改善我市就业环境。

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投入保障制度,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要求,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积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