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时政 正文

开门见山奔主题 聚焦发展有卓见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凸显政协委员赤诚情怀

2020-01-18 00:00:00 智能朗读:

政协大会发言

政协大会发言 张建平摄

    1月17日,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0位来自民主党派及各界的政协委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谈想法、提建议、献良策。发言委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每个人在短短几分钟的发言时间内说出了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真正体现了委员们心中“聚焦发展献良策,情系民生建真言”的赤诚情怀。

    多措并举振兴发展兰州制造业

    市政协委员唐浩漩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兰州市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工业城市之一,目前已形成11个工业行业,产业门类齐全,工业经济举足轻重,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在西北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步显现。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我市制造业振兴发展的问题。

    为此,唐浩漩在大会发言中建议,推进产业链建设,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在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坚持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衔接。中小企业适时与大型企业组成互助共生的股权与战略同盟,实现资金、管理、技术的支援与共享。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为产业链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要让育才和引才同步进行,推动人才精准供给。

    做好黄河文章打造兰州旅游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一句“黄河之滨也很美”,不仅道出了兰州黄河蜿蜒秀美的自然真谛,也反映出了习总书记对我市黄河两岸绿水青山的肯定和赞美。兰州作为黄河之都,更应该通过旅游参观兰州黄河之美、欣赏黄河之韵,让黄河成为兰州的福水。在黄河上做文章,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九三学社兰州市委员会在大会发言中建议,在已确定的具有黄河内涵的旅游形象标志下,对羊皮筏子、兰州水车、黄河石林、黄河恐龙、黄河古河道遗址、黄河流域丹霞地貌、黄河大坝旅游参观中加入黄河旅游形象标志,让中外游客感受不同特色的黄河旅游体验。选择适宜黄河地段,结合黄河湿地、滩涂、草地建设,在研究考察基础上仿造古黄河流域状况、古黄河人类遗址群落、远古黄河地貌、动植物遗址地,唤醒游客对远古黄河神秘认知。

    市政协委员张鸿俊在针对黄河生态治理的发言中建议,建立生态保护治理、旅游品牌建设联动共建机制,推动全市文化旅游品牌上层次上水平。促进国内外相关城市参与“黄河之滨也很美、兰州黄河穿城而过”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同时,主流媒体等齐动员、同发力,讲好黄河故事、兰州故事,重点围绕黄河历史的今昔变迁、传说故事、影像图片等。

    七里河区政协也提出建议,打造“黄河都市景区”,整合黄河楼、湿地公园、黄河母亲雕像、龙源、中山桥、水车博览园等黄河两岸景点,将兰州黄河段各景点融为一体,改变目前“南热北冷、东强西弱”的局面。同时,通过微信、抖音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打造“网红城市”,进一步提高兰州黄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叫响全国。

    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体现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通过开展农村“三大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应该看到,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山区“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差距,仍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突出短板。

    民进兰州市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后,农村垃圾得到了治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垃圾“入口”问题,但因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严重滞后,垃圾“出口”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治理只是在搞“垃圾转移”,垃圾无处可倒、无法处理现象非常普遍。

    民进兰州市委员会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农村地区要改善人居环境,还要从整体性、协调性入手,从加强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的力度着手,从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着眼,推动取得实效。建议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加大筹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村级组织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重点加强农村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亮化,完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治理生活污水、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等任务,特别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有效推进垃圾处理终端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垃圾分拣、填埋等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建立“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

    市政协委员肖迎珺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发展家政服务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期盼的焦点,也拓展了妇女创业就业领域,更是积极探索“4050”妇女、城市下岗女工、女大学生、零就业家庭妇女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途径。当下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育婴师、月嫂、护工、居家养老服务等,成为目前这个行业非常热门的几个业态,家政服务业面临的刚性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内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家政服务业已经开始步入网络时代。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提出并探索建设了“云家政”,初步建成上海家政行业大数据系统,完成了家政服务员的登记注册。家政服务员的身份证号码是唯一识别码,雇主凭该身份证进入“云家政”系统,就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查询到服务员的健康证明、培训记录、技能鉴定情况等信息。

    就此,肖迎珺建议,将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信息纳入家政服务信息数据库,提供家政服务行业信息发布、家政服务展示等功能,为市民提供可供自主选择的家政服务行业信息平台。制定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强制登记注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员以及家政服务培训机构能够追根溯源。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探索建立“准员工制”管理模式,加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诚信体系,完善惩戒淘汰制度,实施规范监管,提升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和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家政服务。

    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精致兰州

    兰州市作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2018年以来,通过规划引领、法律支撑、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市场运行等方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有部分制约垃圾分类工作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城关区政协在大会发言中提出,推进垃圾分类的制度不健全,宣传方法不灵活,使得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不高。目前仅出台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还没有在立法层面形成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持续投入难,分类工作整体推动缓慢;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缺项,全过程分类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全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全程参与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隶属关系、重视程度等原因,机关、学校、宾馆、市场等公共机构,工作进展缓慢,制约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提升。

    就此,城关区政协建议,分类收处体系建设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和基础,加快对现有回收站点的提升改造,积极推进“互联网+回收”和“垃圾智慧分类”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数字平台,努力实现再生资源量化管理。借鉴国外垃圾分类成功经验,人大等立法部门牵头制定兰州市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弥补制度空白,同时,理顺垃圾分类体制机制,确保市级部门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媒体和宣传栏、宣传单和标语等载体,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通过进家庭、进小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景区、进军营活动,广泛、深入、通俗地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技术标准和具体方法,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晨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