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时政 正文

做大养老“蛋糕”绣出养老“春色” 市民政局借力主题教育持续探索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

2019-11-28 00:00:00 智能朗读:

兰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照顾老人

兰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照顾老人

桥门社区老人在练习书法

桥门社区老人在练习书法

    “养老工作做得好不好,满意不满意,舒心不舒心,主要看老人的精气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王永祥说,近年来,我市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形成了“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71.4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6%,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未富先老”的特点尤为突出。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市民政局结合主题教育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紧扣问题导向,持续探索医养型、护养型、乐养型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化、市场化、公益化运营模式,在做大养老“蛋糕”的同时,绣出养老“春色”。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谯喜龙文/图

    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做大养老“蛋糕”

    11月的兰州,天气寒冷。走进兰州市老年公寓,热气腾腾,老人们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跳舞的跳舞、看书的看书……开心得不亦乐乎。

    “这里是我家,到我家坐坐,条件可好了。”90岁的丁玉奶奶很热情。她说,在这个老年公寓她住了16年,每一天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从简陋的住宿到现在宾馆式的服务。

    现在的老年公寓房间内有全套家具、被褥、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24小时呼叫系统、24小时有人值班。有餐厅、健身房、娱乐室、阅览室、理疗室。还有一个小型电脑室,可供老人们上网、与子女视频聊天。

    丁奶奶说,其实老年人最关注的就是看病,以前这里他们老年人看病不方便,有什么病首先想到的是医院,到了医院感觉自己就是病人,心里多少有点压力。为了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发展,2018年元月,老年公寓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由医院派医生护士常年进驻老年公寓,对老人开展长期、定期保健服务。“现在挺好,要看病就到一楼,方便。”丁奶奶说。

    老年人的病是一些常见病,需要综合调理,在药物、物理治疗的时候,还需要食物的辅助。老年公寓有专门的营养师,这对于老年人的慢性病治疗有很好效果,同时派驻医生定期开展一些健康讲座,让老人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在此基础上,为了方便辖区群众看病,这里的派驻点对外开放,极大地收获了社会效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派驻老年公寓医生张琦胜说,养老机构引进医疗机构,其实是一种趋势,这改变了老人与患者的身份,去医院看病,老人觉得自己就是病人,这里老人觉得自己就是正常的老人,心里压力小了,情绪好了,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1家,其中:医养结合机构29家,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6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家,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协作服务21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达93.5%;市老年公寓、城关区老年公寓和安宁区孝慈苑被授予全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尽心细做,绣出养老“春色”

    兰州市社会福利院主要工作任务是收养兰州市“城市特困”(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人员,以及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无劳动能力的孤残儿童,市救助站无法遣送的流浪遗弃人员。

    每当中午,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一要照顾正常的老人,还要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喂饭,引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工作人员说,养老事业就是要尽心去做,做好了、做极致了,就会收获感动。每天,这里的工作人员送药、治疗、护理到老人床前,按照收养人员不同的医疗康复需求开展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做到了每周有食谱,为老人增加了下午餐点、水果和夜宵,并且按照不同的节日风俗,提供丰富的节日饮食,定期为老人制作生日饭;针对老人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定期组织开展早操运动、器械健身、棋类、文娱等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市投资九千余万建成运营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投资2.93亿新建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计划2020年初完成验收后通过“公建民营”模式运营。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项目均按照医养结合的思路设计,配置了卫生保健用房、医疗用房、诊疗室、护士站等医疗用房,确保建成后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养护等服务,将会为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来到位于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工林路809号五星花园小区内,静和老年公寓就坐落在这个小区,别致的建筑成为小区的特色建筑,也是我市“民建公助”的示范。走进公寓,首先看到的是“以人为本、孝行天下、服务老人、回报社会”的办院宗旨。夏月琴和老伴常年住在这里,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休闲大厅看书。“这里特别舒服,我找了好多家才找到这里,小区就是一个公园,可以活动。同时公寓的设施设备按照宾馆打造,有餐厅、洗衣房、医务室、理疗室、书画室、阅览室、休闲娱乐区和活动休闲平台花园,她在这里住得舒心。“我打算长住下去,费用也不高,还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夏月琴笑着说。

    据悉,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提升社会力量积极性,解决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难题,2017年12月,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兰州市养老服务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兰州市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绩效考核办法》,在全省首家实施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逐步释放市场活力,让社会办养老机构轻装上阵,尽心做大做强养老事业,做优养老“春色”文章。

    政策生根,拓展养老“朋友圈”

    走进城关区临夏路街道桥门社区,音乐的旋律、跳舞的舞姿、朗诵的音调、书法的优雅,这样的氛围让每位到访者备受感染。马国屏是平亚水兵舞团的团长,每周二下午,她会到这里来教喜欢跳舞的老年人跳舞。马国屏说,现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很重要,养老不是简单能吃好饭,还要玩得开心,让心灵也要动起来,快乐养老。据悉,应老年人的需求,社区为老年人开设摄影课、形体课、化妆课、摩登舞、交谊舞、合唱课、老年民乐课、丝网花课和书法课等多项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根据老年人每次参加活动反馈的需求开设的课程,课程的老师一部分聘请的专业老师,一部分课程是社区内某一个领域内退休的专业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临夏路街道以日间照料中心为载体,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餐饮公司、社会组织第三方分别给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膳食供应、医疗保健、康复训练、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特别是为高龄、空巢、独居等老人提供免费、低偿服务,全力打造完美社区居家养老“贴心服务”品牌。

    近年来,我市已累计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76个,其中城市249个,农村527个,覆盖率分别达53.3%和76.7%,努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涌现出了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七里河区土门墩街道建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一批省级示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此,各区县鼓励街道社区将已建成的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公建民营”,鼓励专业养老企业组织参与运营工作,通过绩效考核后及时落实运营补贴,正在逐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强调要求:“要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路,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个明显改善,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回应群众期待。”王永祥表示,面对现在城市养老服务这一场“银发”大考,我市将结合主题教育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将继续探索“保基本”到“求品质”的高质量、高品质养老之路,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发展,构建功能齐全、服务丰富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幸福兰州-为老驿站”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兰州养老模式,拓展养老“朋友圈”,开启新时代养老服务新篇章。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