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时政 正文

深山十三年播绿六千亩 王德福老人“犟”出一片绿色

2019-11-02 00:00:00 智能朗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令望海刘征

    红古区花庄镇罗京台背后的深山里,荒山披翠衣。王德福老人摸着这些手把手栽植的树木,盘算着这些“孩子们”越冬的冬灌。

    曾经靠长途运输赚来一桶金的花庄镇王家庄村民王德福,2006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承包了这条山沟里的1万亩荒山坡地,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当时这里连一条路都没有,车没法进来。”王老汉说,自己就找辆推土机,推出了一条路。

    有了路,进山就方便了。王德福在这荒山坡上,开始描绘自己的绿色梦想。他看见无边无际的一片绿,在向他挥手。掐一掐大腿,生疼。原来这是梦!凡事还得动手干,他一掀一掀挖树坑,一颗一颗栽树苗,盼望着老天送来及时雨。雨来了,树活了,路却被冲毁了。

    老汉年年重复修路、栽苗的活,钱不够,把老婆苏长英压在箱底的1万多元钱拿来垫上。他的老伴也不咋心疼钱,“造了就造了”,她心疼人。上了岁数的人,每天深一脚浅一脚走山路,高强度重体力的劳动,让王德福老人略显沧桑。看在眼里的老伴,心疼得不得了,说了又不听,干脆见面连句话都不说,刺激他迷途知返,早日收摊。

    王德福铺盖一卷,进山跟“山神爷”当邻居去了。山里没电没水,手机信号也不好,他一个人呆在那儿,万一有个什么事情,如何是好。“这个犟板筋,真让人担心死了。”苏长英嘴里叨咕着,手里提着香喷喷的饭菜,咬着牙进山给他去送饭。骂归骂,伙食天天翻花样。

    人勤树不赖,这些栽进荒山里的小树苗,跟找到了家门孩子一样,年年蹿着往上长,十年长成一片林。如今,苏长英和他的儿子进山,看见王德福亲手拉扯的这些“孩子”,心也软了,观念变了,栽就栽去吧,八步沙六老汉还不是照样栽,还不是年年往里头倒搭钱。这个话题,说大了,叫绿化家园,往后可能功劳簿上留名呢。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树林里,那些没有见过的鸟儿来栖息。盛夏时分,成群的野鸡飞来飞去,这些带灵性的野禽,见了苏长英也不惊飞,还好似“点头哈腰的打招呼”,也让她心头一震:“八成这老汉干的活,是对的,支持吧。”

    山间一座简易的彩钢房,房前绿树婆娑,鲜花盛开,一只忠于主人的狗窜来窜去,10月25日,记者走访王德福的大本营和下榻的“宾馆”——它正是罗京台山背后未经命名的山沟沟“1号院”,院子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院落的主人并不善言谈,伸过来一把粗糙的手,与大家握手,脸上挂满憨厚的笑,质朴而温暖。

    谈起这13年,王德福老人把哪一棵树是哪一年栽的,都能说得清清楚楚,13年,他和他的工友们栽了6000亩树苗。老汉说,2007年,开始在这里封山育林2000亩,2009年通过封山管护,再实施封山育林2000亩,两茬子苗子“打先锋”,要让这儿的生态自然变成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今年已62岁王德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对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已摸透了脾气。他指着干旱的山坡说:“像这个地方,种树最主要的是要及时浇水。如果不及时浇水树就干枯了,白干了。”山窝子里的土地,则不然,可以缓到雨水来,谈起来他的植树经,老人滔滔不绝,似乎要把这闷在山中10年的话,倒出来为快。

    解决树苗浇水,王德福有他的土办法,他购置了一车辆和一个大水箱,专门往山上拉水。由于路途比较远,一天只能垃七八趟,每趟来回光耗油就要100元,加上人工工资,一天就得花费上千元。直到今年上半年,邻近大有公司在前面平台上建起了个蓄水池,他的取水路才变得近些,取水不像以往那样困难了。

    老汉说,每年种树的时间有限,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每年春季种树的时候,他都要雇10多人帮他种树。种树的工资,每人每天120元,浇水每人每天150元。他自掏腰包付工钱不说,还要给工友们管吃管住。2015年到2018年,他在山上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种植的树木面积已达到了600多亩,主要栽植山杏、榆树、沙枣、柳树等,仅栽种山杏树就达到3万多棵。2018年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以来,又种植柠条20多万株,新增树木500亩。今年栽植榆树5万多棵,新增840亩。13年来,王德福先后投入280多万元种树,先后种植了山杏、榆树、沙枣、柠条等28万多株,让6000多亩荒山变成了绿洲。

    王德福长期致力于造林绿化,被红古区委、区政府评为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兰州市人民政府还授予他2011—2012年度兰州绿化奖章。市自然资源局红古分局副局长王吉平介绍说,近年来红古区按照退耕还林相关政策,为王德福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积极的帮助。给付了王德福退耕还林补贴60万元,这笔款从2015年开始分5年付清。去年,又给付了生态修复资金98万元,3年付清。

    王德福说,生态修复工程,是系统工程,不是哪个个人干得了的,不敢揽这份功劳。但是植树栽苗,是咱手头的活计,哪怕贴着钱都想干,何况政府还给予资金支持呢?他说,愿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这周围的一片土地,但凡能种上树的地方都种上树,育成林,“给后人们留下一片荫凉地。”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