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敦煌学研究成果 弘扬敦煌文化世界意义 “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开幕
9月6日下午,“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伊朗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敦煌,共同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敦煌文化研究领域拓展与敦煌文化艺术传承弘扬。
此次论坛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旨在为敦煌学国际研究与交流搭建良好平台,对促进新时代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敦煌学研究方向和领域,揭示敦煌学研究弘扬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际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论坛中,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先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艺术史家巫鸿,英国伦敦大学著名汉学家韦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郑炳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索罗宁等6位专家学者先后以《敦煌胡语文献所见的丝绸之路》《敦煌石窟的营造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见证——从敦煌石窟供养人看古代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唐代艺术、文学和表演的宝贵证据——再谈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的<降魔变文画卷>》《<观象敦煌>:罗寄梅与刘先夫妇影像珍藏简介》《西汉敦煌郡酿酒业研究》《西夏佛教文化的地位》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此次论坛为期2天,9月7日还将有近60位学者围绕古代丝绸之路民族交流交融发展、丝路多元文化艺术交流互鉴、新时期敦煌学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等议题,集中展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探讨敦煌学研究、弘扬敦煌文化的世界意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