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2>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正文

城市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 共建共治

2022-05-27 09:00:23 智能朗读:

龚家坪北路社区“小龚在线”党建工作直播间

志愿者在小区开展宣传活动

在何家庄社区,社工委将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居民群众、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高效整合起来,推进“三不管”楼院改造,给居民创造了更加优美和安全的居住环境;在畅家巷社区,社工委组织辖区10家物业公司成立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吸纳15名热心社区工作的大爷大妈组建“畅大妈”志愿服务队,参与小区院落“微治理”;在杨家园社区,一度影响邻里关系的杂物堆积点经过社工委委员马国成的改造,成了邻里拍手称赞的“老马会客角”,大家在这里话家常,调解矛盾……守护美好家园的背后,是兰州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在涌动。

5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时代课题,聚合社会各类组织、各界人士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探索形成了一批以社工委、网格党建、驻守干部、“小兰帮办”为代表的新机制新平台,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和新格局。

探索组建社工委 推动社区服务从“独奏曲”到“交响曲”

2021年10月,城关区铁路东村街道何家庄社区组织社工委委员开展“走千家入万户”活动。社工委委员赵栓依托社工委机制,组织居民议事,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将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居民群众、施工单位、专业机构等各方力量高效整合起来,实施“三不管”楼院改造工程,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生活难题。在社工委工作机制下,各方资源被盘活,小区治理从社区的“独奏曲”变成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曲”。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2021年7月以来,我市在巩固深化“大党委”工作的基础上,以“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理念,在全市427个社区组建实施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社工委)工作机制,盘活街道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小社区”赋予“大能量”。

聚合力,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我市积极搭建市级抓谋划、县区抓牵引推动、街道抓协调推进、社区抓具体落实的“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工委引领作用,统筹辖区重要资源,为每个社区确定1至2家核心单位助力社工委规范组建、有序运行。挖掘整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优势资源及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资源,吸纳委员6046名,带动“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3.1万名各界人士全方位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基本能力。

共治理,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我市结合基层治理和居民服务,明确社工委主要承担统筹辖区资源、走访联系群众、矛盾排查化解、协同区域治理等8项职能,建立定期排摸、协商研究等4项工作机制,依托社工委委员和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组建专项业务工作分队、片区管理工作小组、特色服务志愿团队等2877个,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优化整合“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协调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或社区居民主动认领、积极办理,先后认领社区建设项目7982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民生实事4.6万余件。

同享有,引导实现共治共建。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社区协商议事室等议事说事平台,畅通民情热线、民意信箱等诉求表达通道,推动“居民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共同办”,形成了“老马会客角”“金大姐调解室”等一批社区居民自治协商议事品牌,拉近单位与单位、单位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带动辖区居民以主人翁身份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创新打造“民警民兵民宗”联勤作战样式及社工委、公卫委、爱卫会“三委融合”机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拓展“双报到” 推动干部驻守从“临时性”到“常态化”

提起疫情期间干部驻守社区,安宁区培黎街道培黎社区的张大妈激动地说:“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和驻守干部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让我们在特殊时期感受到了安心和温暖。”对于疫情期间驻守培黎社区的28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培黎社区书记王莉连连点赞:“他们全心全意帮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社区治理服务出谋划策,为社区防疫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我市紧扣社区“平时”治理服务需要和“应急”突发事件处理需求,深化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到”,组织1.2万余名机关干部到居住地社区常态化驻守,既在共驻共建中守护美好家园,又在实践实战中锤炼干部队伍。

突出常态驻守,以充实社区力量强化基层治理。我市研究制定了机关干部常态化驻守社区工作《意见》,将“应急下沉”拓展为“常态驻守”,安排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县级及以下干部,灵活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到社区驻守,常态化参与社区工作,为主城四区360个社区平均增加20余名工作人员。几个月以来,驻守干部听取基层意见建议150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万余件。

突出就近就便,以快速响应守牢社区防控阵地。我市按照“居住在哪里就驻守在哪里”的原则,组织机关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在疫情防控中,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驻守干部充分发挥集结快、流动少、情况熟、资源广的优势,充分运用“小兰帮办”信息平台,落实落细“一扫三查”社会面管控及封控区域上门服务等措施。在平时,家园式驻守能随时随地为身边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大家从“熟悉的陌生人”成为共驻共享的“好邻居”。

突出定岗定责,以基层实践锤炼干部实战能力。我市紧扣驻守干部“有事干、干得好”的目标要求,明确常态化驻守8项重点任务,有意识地安排机关干部在矛盾纠纷化解、急难任务处置、民生事项办理等基础工作中摔打锤炼。同时,通过驻守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调研了解本部门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发挥业务专长,帮助解决社区业务方面的需求,向社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全方位提升干部的基层工作能力和务实作风。

党建引领“网格化”推动精细治理从“多条线”到“一张网”

“非常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对我母亲的照顾。”龚家湾街道辖区居民张女士说,她从外地出差返兰后集中隔离,担心独居母亲无人照顾,就通过街道的“智慧龚家湾”小程序上报了自己的诉求。网格长第一时间入户查看情况,依托社区夕阳乐餐桌解决了老人吃饭问题。据了解,龚家湾街道将原有的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划分为36个网格,配备298名网格员,通过党建·智慧云平台就近下达工作任务,快速有效处置各类事件。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我市平均每年有177万件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群众诉求、民生服务事项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以网格为基础、信息为支撑、联动为纽带,我市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党建+网格”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精细治理从“多条线”到“一张网”。其中,我市依托三维数字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党建与综治、城管等网格“多网”融合,构建了以“街道—社区—网格单元”为主的三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全市共调整优化一级网格53个、二级网格427个、三级网格1768个,实现基层治理由“对线”负责向“对面”“对格”负责转变。组建网格党支部825个、党小组1134个,推动党组织覆盖到基层各个“神经末梢”,引领基层统筹开展民生服务、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物业管理、应急处置等工作。

同时,配发网格员手持终端2923台,以“随手拍”等形式及时收集上报居民问题诉求,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长效机制,将“民情流水线”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拓展延伸到网格,建立源头发现、逐级上报、分拨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的线上线下服务。截至目前,各类平台受理网格化办件1390万余件,办结率达97.8%。

此外,我市打造“小兰帮办”信息化平台,构建党建、政务、服务一体化联动体系,全面推动“小兰帮办”“不来即享”服务模式,以“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精准配置民政、教育、就业、社保等高频便民服务应用142项,深化拓展应用场景和服务内容,以“帮您办、帮您查、帮您约”和“我要报事”“我有话说”为载体,推动更多民生服务“掌上办”。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依托“小兰帮办”信息化平台,全面落实“一扫三查”,累计生成各类场所码21.64万个,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 实习生 李彦德 蒋彤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