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2>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庄浪:产业链上的好光景

2022-04-08 13:42:31 智能朗读: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庄浪县依托河谷川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产业,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

走进庄浪县良邑镇李咀村川区,90个塑料大棚傲然挺立,西红柿、黄瓜、大白菜、西葫芦的苗子精神抖擞,它们在农户的精心打理下,隔棚向阳而生、竞相成长,装点着大棚、增添着春天的生机。

村民李勇兵务作大棚10数年,他家的9个棚目前都种着小菜。灌水、打农药、吊藤,忙惯了的他一点儿也闲不住。“农历四月初这一茬就会成熟,白菜、西葫芦、黄瓜就都可以上市了。”李勇兵开心地说,“一年能挣7、8万元。”

据了解,李咀村塑料大棚占地面积100亩,蔬菜生产周期主要在每年3月开始至10月,11个大户种植的高原夏菜被运往县内外,丰富着百姓的“餐桌”。不同于刚起步需要技术员手把手教,如今的李勇兵已深谙大棚的习性,“简易棚冬天不能种。夏天的这一茬种类比较多,后半年全种西红柿。”

相对其他蔬菜来说,菌菇培植原料采购价格较高、制作耗时耗力,好在一次更换可循环生长、收成数茬,回收见效快。得益于众所周知的地形优势和收益红利,李咀村的蔬菜大棚不仅成为本村人争相种植的产业,也吸引着外乡人“凤凰栖”。邵理仁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夫妇08年就从万泉镇邵坪村搬来这里种蘑菇,“邵(坪)地方小,一般拉料都是10几米的挂车,没有地方停车。这儿离路畔近,大棚都有路。”

迈步走进大棚的里侧区域,眼前的景色为之一新。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各类蔬果菜品,而是五颜六色的盆景草木,高低错落、姹紫嫣红。随着大棚的主人李陇军轻轻按键,满棚的四季果开启“洗澡”模式。李陇军告诉记者,当下四季果对水的需求量比较旺盛,每天需要足足浇够1小时。

富有想法又敢于大胆尝试的李陇军是李咀村屡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是村里最先开始大面积搞蔬菜种植获益的人,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下了解到花卉市场的前景,立刻转战花卉种植。“刚开始种花就是冷棚2棚。后期市场打开就大面积种植,现在引导我姐夫也种着2冷棚。”采访中,李陇军侃侃而谈,当问及成本与收益,他直言不讳:“收入也可以。一年下来整体销售2-3万盆花,一盆花利润就是9-10元。”

李陇军家的特色花卉在李咀村可谓“一枝独秀”,在全省范围内也做到了“首屈一指”。已经拥有“一哥”地位的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去年引进新品种人参果几百盆、看着销量较好马上扩大规模至两三千盆,想着能有更多的冬暖棚实现种花品种自由。

“咱们这个地方离西安近、离兰州也近,这几个大花卉基地(兰州、西安、银川)的花主要是从山东、云南调,(从咱们这调货每盆)就可省2块钱运费。”鉴于花卉市场目前供不应求的现状,他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配合政府政策支持就可引导大面积种植。只有量上去才有利润可言。”

庄浪紧盯蔬菜产业集约化、项目化、企业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依托全县资源和区位优势,聚焦设施蔬菜产业关键环节,坚持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协同发展,全县蔬菜总面积预计将达到8.01万亩,总产蔬菜18.34万吨、总产值达到3.83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29万亩,总产量2.9万吨、总产值0.9亿元。在此期间探索形成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订单种植”“保护收购价”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让老百姓未来的光景如春日画卷般赏心悦目。

通讯员方淑荣 赵军宝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