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2>风清气正 清廉兰州>要闻播报> 正文

多措并举 主动作为 靶向发力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22-11-02 15:13:47 智能朗读:

民无信不立。近年来,兰州市始终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连续四届荣获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以及2018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今年以来,我市主动作为、靶向发力,全力以赴做好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

市县(区)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2017年,兰州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县(区)一体化建设新模式,建成市县(区)一体化信用平台和门户网站群。目前,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数据6.3亿余条,个人平均信息144条,涵盖220余个数据目录。信用平台对外提供信用查询服务86.7万余次;“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开通栏目60个,发布动态信息10万余篇,公示公共信用信息超700万条。同时,不断完善市级信用信息平台网站功能,横向联通市级有关行业领域信息系统,纵向对接国家、省级“信易贷”平台。截至目前,市级平台已与“全国信易贷”平台、“甘肃信易贷”平台以及市级行政审批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成功对接。

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

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

在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同时,兰州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我们全面推行事前承诺,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工作,开通在线承诺渠道,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自主承诺。”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归集公示信用承诺21万余份。大力推行事中核查,先后在税务、教育、社保、医保等21个领域陆续推出分级分类监管文件,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行差异化监管,让信用好的市场主体少接受检查,让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承担更多的监管成本。

联合开展事后奖惩,在政府资金支持、行政审批、招投标等6大领域开展联合奖惩;定期发布红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涵盖司法、工商等30多个领域,对列入“黑榜”名单的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联合惩戒,对列入“红榜”的主体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便利服务。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发布“红黑榜”23期,其中列入“红榜”企业2166家、自然人75人,列入“黑榜”企业581家、自然人189人,并在“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及时公示。推出“信用随手查”客户端工具,进驻各级行政审批大厅,实现一键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逢批必查、核实必惩”。截至目前,已实施“信用随手查”事前信用核查9300余次,初步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警示惩戒体系。

诚实守信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信用信息整合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兰州市持续推动信用信息整合应用,着力推进“信易+”场景创新。积极推进“信易贷”“信易停”“信易批”“信易溯”“信易扶贫”等场景应用,让诚实守信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截至目前,省、市“信易贷”平台累计发布金融产品267款,入驻企业17275家,累计放款71.43亿元,“信易+扶贫”皋兰县试点已为农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22亿元。

此外,我市精心指导企业信用修复,出台落实“强省会”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修订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及时恢复和改善失信主体信用状况。大力压缩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审核时限,修复审核时长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重塑信用。截至目前,共核实完成信用修复信息2700余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