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1>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正文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02-23 08:22:09 智能朗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明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这10年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近年来,我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以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促进自然生态质量整体改善,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了甘肃生态类型多样、格局分明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我省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让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由“稀客”变为“常客”。全国划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有7个涉及甘肃,总面积达14.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94%。全省共有23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公园两个、自然保护区56个、自然公园151个、风景名胜区24个。全省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兰州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突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让“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让我们笃行不怠、勇毅前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绿色始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讲师

滕汶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