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1>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正文

学习二十大报告党建关键词“三个务必”“两个结合”

2023-02-06 08:36:09 智能朗读: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我们特约请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组织专门力量,围绕二十大报告中的党建关键词、重要论断进行理论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明确提出“三个务必”思想,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告诫,是对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篇章的新要求,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党在即将取得革命胜利、进行全面执政的关键时刻对“进京赶考”的冷静思考。“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直到现在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特别是在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上,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三个务必”,其思想内涵更为丰富深刻,意义更为重大深远,其中既有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坚定继承,又有对新时代十年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创新发展,充分体现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所必须时刻保持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三个务必”,是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有力保障。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我们一定能继续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

“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揭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运用其科学真理解决各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开启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进行民族化和本土化、成功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史进程。同时,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植根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另一方面,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据共产党员网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