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1新春走基层> 正文

■新春走基层 修鞋匠为何坚守街头 只因一句需要

2021-02-06 09:22:38 智能朗读:

一台老式修鞋机,两个巨大的“百宝箱”……55岁的修鞋匠吕建林已在日新月异的城市街头默默坚守20多年。天亮出门,日落收摊,20多年来,从“小吕”变成“老吕”,吕建林脸上布满了皱纹,手上布满了老茧,因为人们的一句“需要”,吕建林选择继续坚守。

1

靠手艺吃饭最踏实

春节即将来临,大街上年味渐浓。在雁滩大润发超市南侧的小巷道内,一修鞋匠坐在小马扎上,旁边放个大木箱,身前摆一台修鞋机,一双长满了老茧的双手,熟练地拿着鞋子缝补,貌似大街上的年味与他没有关系。“我来自通渭县,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兰州修鞋有28年了。”在记者采访时,55岁的吕建林很热心地说。

吕建林说,28年前,他还不到30岁,当时他在老家务农,因身体不好,无法下地干重活,为了生活,他开始学习修鞋。“刚开始对修鞋很排斥,觉得没有面子,大老远跑到兰州来修鞋,传到亲戚耳中感觉掉价。”吕建林说。后来,经过努力挣到了一些钱,虽然不是大钱,但是他觉得,工作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凭劳动能挣到钱何乐而不为呢?经历认识转变之后,他逐渐接受了修鞋这项谋生技能。“人生在世,不偷、不抢,劳动挣饭,有什么丢人不丢人的。再说,自己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几个字,可是我没用多长时间,便学会了修鞋,现在不仅修鞋,还配钥匙,修行李箱、背包和雨伞。”吕建林自豪地说,“这活儿看似简单,也需要脑子灵活,最重要的是坚持,没有舒服的环境,没有高收入,很多人坚持不了。”

“前几年挺好,在一些学校和居民区,收入还可以,但近几年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之前顾客中七成是学生,现在连两成都不到,收入也减少了,但还是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吕建林说。

吕建林说,多少年来,孩子们上学,还有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靠他修鞋一点一滴挣来的,现在两个儿子已经结婚了,女儿在新疆上学,等女儿毕业找到工作了,如果自己身体允许,他还想坚持下去。

吕师傅说,多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这门正在消失的传统手艺。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来到修鞋摊上,晚上六点多离开,已经习惯了这样悠闲的生活,现在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了,同行有的转行了,有的因为年龄大不干了,剩下大部分年龄偏大,一般都在50岁以上。

说到对从事这项工作的经验和感受时,吕建林的态度是:自信、自由。这都是生活的磨练使自己变得包容和自信。虽然修鞋这项工作的收入不高,但这份工作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因为修补的不光是那足下之物,这门手艺能让人们走得更远更舒适。“现在各行各业竞争压力大,靠手艺吃饭最踏实。”吕建林说。

2

诚信赢得回头客

吕建林身旁放着的盒子里堆满了皮钉、钳子、剪子、锤子、起子、铁镇子,还有皮鞋带、皮绳、老弦、锥子……他在修鞋机上穿针引线,然后专注地缝补手中的鞋子,等鞋子缝好后再仔细地剪去线头。随后又为鞋子上了一层胶水,确保鞋子修好后,他又将鞋子擦干净装进袋子里,修鞋的工作才算完成。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修的每双鞋子都当作“艺术品”去对待。 吕建林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修鞋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但凭借他的手艺和诚信,有一些熟客常来光顾,否则真得要卷铺盖回家了。20多年前,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平时勤俭节约,能补的就缝缝补补,他的生意也非常好,随便蹲守在小区或者菜市场,都有人来修鞋。可是现在,若选择不好地点,几天也不见一个人来修鞋。说起自己修鞋的经历,吕建林长叹了一口气,这也许是时代的进步,这个行业转型升级了,像他这种老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春节马上到了,来修鞋的人不多,生意略显冷清。不忙时,吕建林晒着太阳与路过的人聊聊天。到了午饭时间,吕建林简单地吃了两个馍馍就着一碗鸡蛋汤。“人们平时上班,如果修东西,只有中午和傍晚下课之后有时间,我必须在这着守着。”吕建林说。

说起修鞋技术的传承,吕师傅也有自己的担心。他说,现在从事修鞋的都是一些老人以及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这些人也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成为修鞋匠,很少有人自愿从事这个行业。修鞋是个技术活,有些人学不会,想做也做不了。最重要的是现在需要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手艺人难以为继,担心这个行业渐渐会消失。

3

修补,还是有人需要

“再坚持几天吧,还是有人需要……”吕建林说,马上过年了,老家现在也没人了,小女儿今年在学校过年不能回家,所以,他跟老伴就在兰州过年。女儿还没毕业,所以他还不能停下来,只有女儿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他才能放下这门手艺。

“还是女同志们比较眷顾我们的活儿。”吕师傅笑着说,现在修鞋的几乎全是女同志,男同志几乎看不到,而且修的也是女鞋,比如高跟鞋鞋跟更换、粘底等,一次只挣几元钱,一个月也就挣2000多元,运气好的话能挣个3000元。

18时许,夜幕降临,吕建林将工具收拾到三轮车上,哼着小曲,骑车回家。面对孩子们让他停止修鞋的意见,吕建林却很固执,他说:“修鞋的人少了,但还是有需求,我不干了,大家找地方修鞋也不方便,只要我身体允许,就一直干下去。”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鞋不等穿坏就扔了,来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了。过去,还时兴给皮鞋跟钉个铁鞋掌,现在,哪还有人钉鞋掌。”市民张女士说,以前,修鞋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现在,你要是去修鞋,倒是一件新鲜事了,修鞋这门老手艺有的被淘汰,有的转型升级,改成了皮鞋美容,老手艺渐渐消失,终将成为记忆。

记者手记:对于修鞋匠而言,在城市的屋檐下坚守存于心底的信念,在缝缝补补之间探寻着生活的味道,看着人们穿上合脚的鞋迈步远去的身影,得到的快乐远非手中攥着的那几元钞票。年关了,很多人跟他们一样,用坚守憧憬着未来,用执着缝补着自己美好的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