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2020交通整治月7月主题>综合报道 正文

根治农村交通陋习需要强基础补短板

2020-07-10 00:00:00 智能朗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的日趋完善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摩托车、拖拉机、货车等各类机动车辆走进农村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不仅因为警力不足、设施不全、管理不到位,还与农民群众的交通陋习密切相关。酒驾、超速超载、随意变更车道、客货混装、无牌无证驾驶等既是交通陋习,更是交通违法行为,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为此兰州公安交警在7月份的一月一主题整治交通陋习整治月中,将城乡接合部以及城区近郊的农村地区作为整治的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理。同时,就农村摩托车、拖拉机、货车等各类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交通陋习进行曝光,并对相关处罚予以告知。

    造成农村地区交通陋习积习难改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环境和现代交通治理没有很好的对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汽车、摩托车、农用车等机动车辆也走进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家庭。但相当多的农村群众实际上仍然沿袭着使用畜力车和步行的生活习惯,当传统农村社会的生活习惯带到现代交通中,必然会出现规则意识模糊、法律意识淡薄的不文明的行为。此外,农村群众一个突出的生活习惯就是散漫,缺乏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规则意识。一些农村群众虽然多少知道一些交通规则,但总是抱着不会有事和出事也抓不到的侥幸心态,也极少想到自己的行为要对他人负责,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交通秩序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今天中国社会快速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需要我们在农村地区交通“硬增长”的同时,尽快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的“软环境”建设。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执法必严是培养法律意识最好的途径。所以,兰州交警此次针对城乡接合部以及城区近郊的农村地区交通陋习的整治,对农民群众摒弃陋习,文明出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当然,整治毕竟是一个短期行为,要想使农村地区的交通陋习得以根治,还是需要强基础、补短板。

    一方面,农村地区薄弱的交通管理要尽快加以弥补。薄弱的交通管理一直是农村地区交通陋习难改的又一重要因素,警力不足,管辖区域大一直是困扰农村地区交通管理的难题,因此,充实基层交通执法力量,加大农村地区执法检查力度,是必要之举。同时,农村交通安全设施不足也是一大薄弱环节。很多农村地区的公路上,缺乏必要的交通信号设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路面标线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交通的随意性,让广大农村群众始终没有规范自身交通行为的意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陋习。因此,尽快补齐这些交通管理的短板,才能给农民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根治农村交通陋习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材地区需要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广泛开展交通规则和文明交通知识的学习,要组织群众自发学习,发动群众相互监督,让群众在自治中自省,提高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徐晓兵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