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 正文

培育青少年成长的“沃土” ——兰州市城关区着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

2021-01-20 13:05:32 智能朗读:

小学生体育特色项目展示
诵读经典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崛起,则国崛起。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在城关区各界逐步形成了共识。特别是在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1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对在全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其中,兰州市城关区获得“第四届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完善机制 多举措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近年来,城关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坚持常抓不懈。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印发《城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全面安排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同时,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中的测评标准进行分解细化培训,做到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清晰明确。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既各负其责,又紧密协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重视、组织有力、协调配合、共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此外,充分发挥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作用,指导、协调、督促各街道各部门有效地落实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文明单位测评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发挥“周调度、月通报、季推动”的工作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督查考核与文明城市督查考核内容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同排名,大力推进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整合资源 健全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各中小学校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全区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达标率为100%。

精心推进“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文明礼仪培养工程。出台了全省首个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城关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建立了全省首支“文明小使者”队伍,组织开展了十大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和红领巾文明志愿服务行动,开创了全省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的先河。

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全区129个社区,22个村社区,1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深入开展“百场家庭公益讲座”四进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500余场,参加人数10万余人。2020年评选区级“最美家庭”称号99户,“最美母亲”65人;荣获市级“最美家庭”10户,“最美母亲”10人;荣获省级“最美家庭”22户。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151个社区通过自建、共建形式打造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垃圾分类、法律援助等各类教育服务与实践活动1200余项。

丰富载体 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

近年来,城关区各个学校围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参与进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引导孩子们向上向善。尤其今年以来,孩子们身穿红色马甲、手拿清扫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当起了小小志愿者,主动擦洗马路护栏、清理路面垃圾、铲除小广告、宣传创文知识……为创文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清明期间各中小学以“云祭扫”方式通过网上敬献鲜花、鞠躬追思、寄语留言等形式表达对先烈的缅怀、感恩和崇敬之情。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全区中小学书法课程开设率100%,9所学校命名为书法特色学校。每年开展“国学经典挑战赛”和“诗词大会”活动,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有14所学校开设戏曲社团。武术、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也逐步走进校园。

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区6万多名师生广泛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关爱守护生命、聚力抗击疫情、推动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此外,各中小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通过开展“争做勤劳小达人”“小手拉大手·做干净整洁的我”等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同时,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区现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23人,通过闪盘游戏、问询等多种方式对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和辅导,为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打造品牌 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教育阵地

“文明校园”品牌建设是城关区近年来的发力重点。全区涌现出“水车文化”“博雅文化”“诚乐文化”“七彩桥文化”等为代表的一批校园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浓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文明校园。目前,全区共有区级文明校园24所,市级文明校园25所,省级文明校园14所,国家级文明校园1所。2020年推荐申报市级24所,区级6所。

同时,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观摩、聆听报告等方式让老百姓感受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构建“平安校园”,在继续巩固提升东站小学互动式普法“少年法庭”的基础上又打造出兰州第16中学“模法师”互动式少年模拟法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举办“校园拒绝邪教”“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示会、报告会、模拟法庭庭审会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此外,为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校外阵地建设,城关区采取“政府预算+启动保障+运转补助”的方式,累计投入45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已建成的58所社区学校少年宫的正常教学、业务管理及精品特色项目支持。教师选聘坚持“多条腿”走路,目前有突出技能的专业辅导员共1499名;民间艺人、知名专家171名;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志愿者95名。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提高项目质量。先后与甘肃省京剧团、上海世达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甘肃棋院等合作开设课程,为孩子们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搭建了有利的平台。少年宫共开设项目活动944项,累计培训人员达12万余人次。

关爱特殊群体 助力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近年来,城关区转变关爱保护保障理念,更加注重困境儿童的发展能力建设,以“救助+服务”的形式横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保障体系,将以救助为主的关爱方式向生活帮扶、精神慰藉和社会融入等全方位关爱保障拓展,并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形成政府、社会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关爱保障主体。

今年以来,城关区启动了“雏菊花”关爱保障项目,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形成专业化的模式,为全区736名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法律知识援助。据悉,该项目加强了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在街道设立1名儿童督导员,每个社区设立1名儿童主任,实现街道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全覆盖;启用了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审核报送、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困境儿童信息动态管理,为精准服务困境儿童提供了信息依据,并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台账,推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力推进服务困境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城关区坚持教育与康复同步推进的原则,与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协调,同时依托社区义工联盟,建立了8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为317名残疾儿童提供了训练服务。建立5所区域共享型资源教室,扶持262名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服务,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张建平 杨晟途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