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 正文

11月、12月十佳“兰州好人”故事

2021-01-20 12:48:24 智能朗读: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凡人善举·和你一起”月评“兰州好人”活动再次开评,11月十佳“兰州好人”、12月十佳“兰州好人”今年最后一批20位被评出。他们分别是“诚实守信”好人:甘敬祖;“见义勇为”好人:魏万国、肖艳;“孝老爱亲”好人:周香玉;“助人为乐”好人:邓兴耀、郭宏珊、张爱萍、张兰生、赵忠胜、高玉鹏、李映武、赵鹏;“敬业奉献”好人:甘延林、刘大铭、王保江、谢金斌、赵玉梅、郭玉宝、马春秀、闫英。

    甘敬祖——

    平凡而贫穷的老人,在捡到8000元现金时选择寻找失主,一个看似平常的选择,感动了千万人。近日,家住兰州新区中川镇的74岁老人甘敬祖在荒地上放羊时捡到了8000元钱,捡到钱后他通过媒体和公安机关寻找失主,最终将钱还给失主的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甘敬祖和常年卧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二儿子甘居德相依为命,靠养羊维持生计。对于弯腰即得的钱财,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为之心动,8000元钱对甘敬祖这个贫困的家庭,可谓一笔不小的钱财,足够父子俩一年的生活费。然而在捡到钱后,甘敬祖第一时间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马上寻找失主,在顺利将钱归还失主后,还婉言谢绝了失主的1000元感谢金。甘敬祖文化程度不高,物质财富匮乏,却用自己的善举,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良心、爱心和热心,向社会传递着爱的正能量。甘敬祖以拾金不昧的品格和乐于助人的情怀,谱写了一曲感人的道德赞歌,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兰州好人的崇高形象。

    魏万国——

    12月12日晚,小西湖立交桥附近一对母女绑在一起跳入黄河。路过此地的魏万国看到后,跳入冰冷的黄河救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母女俩被救上岸,遗憾的是母女俩还是没有生还。但魏万国3次跳入冰冷的河中救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当晚魏万国经过事发地点时,隐约感觉到黄河边传来“咚”的一声,没走两步就听见有人在喊“妈妈……”他回头一看,一对母女正在河中挣扎。魏万国急忙跳入冰冷的黄河中。第一次,他把母女俩拉上了岸,但在他拨打110时,母女俩又跳入了黄河。于是他第2次跳入黄河救人,几经努力没能将母女俩拉上岸,随后他上了岸。抱着一丝希望,他第3次跳入河中。不久民警赶到现场,大家合力将母女俩救上了岸。魏万国也被送到医院检查,可他在医院烤了烤湿裤子,就默默离开了。提起救人的事情,魏万国说:“冬天跳进河水的滋味很不好受,当时我的手都没知觉了。”只是母女俩都没生还有些遗憾,但他并不后悔救人。

    肖艳——

    4月20日,省女子监狱民警肖艳着便装坐客车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孩子,在车上遭遇两个劫匪抢钱,并且拿刀威胁司机停车准备逃跑。当时,肖艳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将持刀歹徒制服,最后在全车人的努力下,成功抓住一名歹徒,另一名见势不妙跳窗逃跑。

    回单位后,肖艳一直未提起抓歹徒的事,直到10月14日,省女子监狱收到兰州新区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发来的公函,才得知民警肖艳徒手与同车乘客一起制服持刀歹徒并扭送公安机关的事迹。10月16日,景泰县桃海运输公司司机常守吉、杨玉清二人又专程赶到省女子监狱,送来感谢信一封、锦旗一面。谈到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肖艳说:“选择了警察这一职业,就意味着要更多的付出。虽然我是一名女性,但我是一名有良知的社会公民,更是一名肩负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安宁、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命的警察。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神圣称号。”

    周香玉——

    在火车站街道车站社区辖区中,提起周香玉的名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0多年如一日为瘫痪的公婆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她对公婆的精心照料感动了全家人及街坊四邻,人们都称她是新时代儿媳的好榜样。

    1999年周香玉和丈夫结婚,进家门看到的就是偏瘫在床上的二位老人,但是她没有退缩,并且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起居的责任。每天晚上,周香玉都要起几次床,给公婆喂水、捶背、翻身、盖被子,使老人睡得安稳。为了延缓公婆大脑衰退,她找来杂志书籍读给老人听,并经常和公婆聊天,进行语言沟通,努力让他们心情愉快。为了让公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周香玉每天坚持推着老人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她还专门给老人编了一套室内健身操,遇到雨雪天她就陪着老人在屋内锻炼身体。10多年来,周香玉不辞辛苦,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耐心细致的照顾老人,用她的真心构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邓兴耀——

    他有一个自强不息追寻的“中国梦”,通过回收废旧饮料瓶为贫困山区孩子免费赠送保温杯,在校园中传递着正能量,书写着青春好榜样。他就是西北师范大学2010级学生邓兴耀,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自强与公益的新模式,并由此让“微公益”聚沙成塔、聚微成大。

    邓兴耀曾担任西北师范大学爱心天使西部助学会负责人,他组织实施公益活动“温暖水杯——乡村少年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计划”,通过在大学宿舍内回收废旧饮料瓶,以志愿者的点滴行动积累资金,为贫困山区孩子免费赠送保温杯。该活动累积回收56000余只塑料废瓶,为省内不同市县的7所学校、1161名学生送出1161只“温暖水杯”。同时,他和他的团队还将同学们手中不用的旧物品回收处理,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旧物交易,使资源得以循环,并依靠该项目资金支持,实施“天使姐姐——青年创业助学行动”助学活动,目前已资助4名贫困生。邓兴耀说,今后他要把公益和志愿者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坚持下去。

    郭宏珊——

    郭宏珊是兰州市社会福利院一名普通的女职工,从2000年至今,她主动义务献血16次,累计达3000毫升。自2008年起,郭宏珊先后组织公益活动十多次,她抱着“好人一生平安”的心态,坚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怀,在公益事业上默默地浇筑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汗水。

    早在1997年,郭宏珊就签写过器官捐献书,家人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她认为,人活一世就应该为社会做贡献,死后留着一具僵硬的尸身又有何用?不如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急需它的人,这样你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延伸,你的人格也会随之得到升华。2008年,郭宏珊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在关键的时候能用自己的骨髓去救人。郭宏珊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10多年的公益活动让我懂得了自己只是汪洋中的一条小溪,如果要让公益慈善的路越走越宽,那么只有奉献自己的爱心,牵手共同志愿者,将越来越多的爱心河流汇成汪洋,才能使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面露微笑,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张爱萍——

    20年前,张爱萍创办了永登县首家商业私营企业“爱萍商场”。如果说,成功的光环和20年的磨炼让“坚韧”成为张爱萍的一个著名标签的话,那她还有另一个无法忽视的标签——热心公益。张爱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她曾在企业最低谷的时候,依旧坚持捐款,20年来不曾间断。

    1994年女学生晁辉心包积液急性发作,晕倒在爱萍商场,因病情严重张爱萍连夜租车把女孩送往兰州手术。晁辉家境困难,张爱萍连续5天将商场当日营业款送到医院,一包包用角币凑起来的医药费给了晁辉巨大能量,第二年她考入四川外国语学院。1997年张爱萍得知红城镇有3名金榜题名的贫困学子因家庭困难而放弃上大学的事情后,拿出1.5万元资助3人进入了高校。自2009年爱萍商场为山区小学、残疾人、敬老院、县城建设累计捐款17.4万元。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她每一次都慷慨解囊,捐助金额达100万元。笔笔捐款、点点爱心,张爱萍把爱的种子撒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

    张兰生——

    2003年张兰生从工作岗位上下来后,他就来到了兰通厂社区主动提出参加社区义务性劳动。他每天早上为社区清扫居务大厅、卫生间,每天晚上清扫社区门前的菜市场垃圾,从市场东头扫到市场西头,无论风吹雨淋还是天寒地冻,一干就是10年。

    张兰生自己找来了一辆三轮车,每天晚上10时都会和妻子准时来到菜市场,将市场整个扫一遍。清扫完市场后,他还会将周围居民楼栋垃圾口的垃圾也一并铲除,拉到指定的垃圾台。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义务的。有人不理解他,问道:“社区一年给你发多少钱?不如去应聘环卫工还能发点工资,何必在这里坚持义务干活。”可是张兰生却笑笑说:“社区是为居民服务的,我来这干活不是为了钱,是退休后想为大家服务。搞好辖区内外卫生就是让社区工作人员腾出更多时间办理更多服务居民的事,而且也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嘛!”他用朴实的语言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赵忠胜——

    每周星期一和星期四,是残疾人热线主持人阿牛尿毒症透析的日子,从三楼将轮椅抬到一楼,然后穿衣、扶着阿牛到医院透析后,再从一楼背到三楼。两年多来超膺家政服务公司经理赵忠胜和他的员工们一直重复着这个动作,从没有中断过。用阿牛的话来说:“没有赵忠胜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赵忠胜与阿牛非亲非故,却给予他了亲人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缘于2011年初他有一次收听广播,当听到阿牛在广播中求助,急需一名家政服务人员时,他决定到阿牛家看看。阿牛因糖尿病并发症引发了尿毒症,必须每隔两天去医院做一次透析。阿牛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还仍坚持接听“阿牛残疾人服务热线”为残疾人服务。看到一个身体这样的人都还在帮助别人,于是赵忠胜决定承担起接送阿牛去医院透析的重任。从阿牛家到兰大二院的这条路,两年多来赵忠胜不知道走了多少遍。赵忠胜说:“不管在这条路上还会走多少趟,只要阿牛还做透析,我就会一直坚持下来。”

    高玉鹏——

    高玉鹏为RH阴性A型血,属稀有血型,医学上称为熊猫血,两年来,他曾先后7次无偿献血2000多毫升。由于有着特殊的血型,他被红十字血液中心备案,一有用血需求时高玉鹏便随叫随到。他的血是无偿的,他的善是不求回报的,而他的血液里却流淌着人性的真善美。

    2010年10月,兰州妇幼保健医院一位血型为RH阴性A型血的产妇急需400毫升血。高玉鹏正在回家的路上,接到电话他立即改变路线,赶往血站捐献了400毫升血。看到自己的血是可以救人的,特殊血液带来的特殊责任感油然而生。那刻高玉鹏决定将献血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事业”。2011年3月,高玉鹏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正准备吃饭时接到血站打来的电话告诉他需要紧急献血。他顾不上吃饭,立即赶到了医院,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了检测,义务献血400毫升;2011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急需用血400毫升……每次接到求助电话,高玉鹏都毫不犹豫奔赴现场,用珍贵的鲜血换回患者的平安健康。

    李映武——

    李映武是一名退伍伤残军人,国家每年都会给退伍伤残军人两万多元的抚恤金,然而他却从未以自己伤残的名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李映武从小就学习武术,他在武馆担任教练,免费为年轻人教授强身健体的武术。为出版《北关村史》李映武四处奔波,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着无私的奉献。

    “我有手有脚,除了耳朵听不见,身体一直都很好,可以自食其力将自己的日子过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需要那一份钱,那些钱应该留给更需要它的人。”这是老兵李映武在退伍时对待退伍伤残军人抚恤金时的态度。多年来他从未向相关部门出具过自己是伤残军人的证明。李映武依靠自己的双手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并且开起了武馆免费教大家学习武术。武馆是义务教学的,因为他觉得不应该将武术这一传统的技能商业化。李映武喜欢翻书看报,当得知村里老人高永福要编写《北关村史》时他高度支持。《北关村史》写了一年多,李映武跟着奔波了一年多,所以《北关村史》的出版也离不开他的无私奉献。

    赵鹏——

    2012年春节期间,连续的降雪导致路面积雪结冰,严重阻碍了兰州市的交通通行,坐车难、打的难成为市民们出门不便的普遍现象。但在兰州街头有一股暖流在寒冷的冬天悄然而至,一个年轻人发起的“爱在路上,送你回家”活动,免费接送无车可坐的市民,留下了许多感动,这位年轻人就是赵鹏。

    赵鹏引领着几百人的车友会,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12年春节前后,兰州遭遇大雪,市民出行受阻,赵鹏和他的车友免费接送数百人。一个个回家的人被送达,一张张笑脸在绽放,一股股温情在交汇、传递,一片感动在兰州蔓延。“爱在路上,送你回家”好评如潮,很多人感动之后留了言。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说:“谢谢你们这些好心人,兰州有了你们会更美!”从2010年起,赵鹏还带领着他的车友每年都捐助一所贫困学校,他们自掏腰包买来书包、衣服和学习用品等,开着私家车驶进贫困学校把爱心物品送到每个学生的手上,让贫困学校的孩子们内心暖洋洋。

    甘延林——

    8月下旬,武胜驿镇大小两川的2万亩高原夏菜进入了收获季节。望着一辆辆装满高原夏菜的大车,看到乡亲们将一叠叠钞票装进衣兜,甘延林这个武胜驿镇农民的儿子,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2001年甘延林大胆提出在武胜驿镇试种高原夏菜的想法,并撰写发展思路和分析建议报告。2003年甘延林带领乡亲们在武胜驿村开始了高原夏菜种植之梦并取得成功。2004年武胜驿镇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并试验种植娃娃菜、大白菜、结球生菜,甘延林为群众示范、传授种植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全镇种植蔬菜面积逐年递增,2013年突破2万亩,实现产值1.08亿元,户均收入5万元,个别大户收入达到13万元。如今的武胜驿已成为兰州乃至全国有名的高原夏菜基地之一,高原夏菜已成为乡亲们增收的支柱产业。这都离不开10多年来甘延林积极探索高原夏菜的发展方向,为父老乡亲们做出的贡献。

    王保江——

    王保江是兰阿煤业公司阿井机电队队长,在工作中刻苦钻研、踏实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在职工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工作中,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同事。在生活上,他是一位好兄长、好伙伴。他关心每个职工的家庭生活,对待职工,胜似手足。

    只要职工有困难,王保江都积极帮助并组织全队员工进行帮扶。职工吴旭东,妻子无业,孩子正在上学,生活一直比较困难,他与其“一对一”结成对子,及时进行帮扶。2013年4月,职工刘新民家中发生火灾,当时其还在井下加班,家中无人,王保江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扑救,事后他又带领人员为该职工修缮房屋,使其感受到了机电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副队长任富强的母亲患病住院需进行手术,治疗费用非常高,王保江积极组织大家进行捐款,解决其燃眉之急,使任母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参加工作30多年,王保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且带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刘大铭——

    刘大铭现就读于西北师大附中高三北辰人文实验班。他因先天性基因突变,自小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19年的生命里,经历了11次大型手术。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之中,他非但没被病魔击倒,反而变得更为坚强,使我们看到了当代的张海迪,看到了当代青年所需要的精神正能量。

    在师大附中两年多的时间里,刘大铭完全按照一个身体健全的学生一样要求自己,并且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坚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凭着对知识的渴望,以多种文体形式进行文学创作。先后11次荣膺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受奖。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2012年8月,他将自己的简历翻译成英文,向世界寻求手术机会,终于到意大利接受了长达10小时的手术。手术成功了,他获取了新生。他回国后又用半年时间完成了17.5万字的哲理性个人自传《命运之上》,得到了人民出版社的认可,并与之签下出版合同,他也成为了与人民出版社签订合同的最年轻作家。

    谢金斌——

    谢金斌自参加公安工作17年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论是在责任区群众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管教岗及禁毒工作中,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所民警的一致好评。他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

    谢金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窑街派出所责任区当民警时,辖区有一位顾姓老太太,其子吸毒成瘾,谢金斌了解情况后,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对其子依法进行强制戒毒。当得知老人的孙女未落户口无法正常上学时,他及时将情况汇报给所长,以最快的时间办理了户口,使孩子按时上了学。谢金斌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助人为乐,见到有困难的群众,他会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在平凡的警察岗位上,谢金斌将自己比做泥土,让众人踩成一条路,以泥土的品质和胸襟,牢记宗旨、永葆本色,以人民群众的心愿为自己最大的心愿,把自己的心愿化作千家的欢乐、万家的平安。

    赵玉梅——

    赵玉梅是兰州公交集团第一客运公司6路车驾驶员,从事驾驶员工作25年来,她始终将“保障公交线路畅通,保证优质服务到位”作为第一任务。每天出车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安全、正点、迅速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她的服务工作也相当到位,总是语气温和、谦虚礼让。

    公交服务工作是一项接触面广、服务性强的行业,每天要与成千上万的人打交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为此赵玉梅利用业余时间经常阅读《服务工作手册》、《乘客心理指南》等书籍,潜心摸索乘客心理和服务技巧,不断提高服务经验。乘客一上车她总会点头微笑,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对待乘客她关怀备至,招呼大家按顺序上下车,让坐座位的年轻人给老人和有需求的乘客让座,时时提醒乘客相互关照,注意安全。有时赵玉梅发现车上有小偷时,便大声提醒乘客看好自己随身携带的钱物。她用真诚的服务温暖车厢内每位乘客的心田,所有乘坐赵玉梅车的人都一路舒心、相互礼让。

    郭玉宝——

    郭玉宝是西固区环卫局特种机械作业队队长,负责全区279万平方米道路的机械清扫与洒水压尘任务。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奋斗了33个春秋,用辛勤的汗水,为市民创造出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他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方法,努力搞好城市卫生。

    郭玉宝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钟爱的环卫事业,从一名普通的清扫工到特种机械作业队队长,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始终怀着一颗对环卫工作的热爱之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净化市容、美化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怕脏、不怕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正实现了“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诺言。特别是在“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郭玉宝处处以身作则,队上的洒水车到哪,他人就到哪,数日连干通宵。他每天来的比别人都要早,准备工作、分配任务、班前教育,无论刮风下雨,天天如此。别人还有倒休的时间,可是郭玉宝没有,他默默地为环卫事业做着贡献。

    马春秀——

    25年前,正值花季少女的马春秀当了一名环卫工人,25年来,她始终奋战在环卫一线,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环卫事业。在担任清扫工期间,她一直在人流量大、垃圾多、任务重的城区中心地段工作,风雨兼程,任劳任怨,成为城市环卫的标兵。

    自参加工作以来,马春秀一直兢兢业业,2004年被安排到西固清扫站任站长。初到管理岗位,对自己所负责路段的情况不甚了解,上班第一天,她就和清扫工一起去清扫路面上作业,逐步掌握了各条路段的实际情况。如今,每条路段有多少面积,哪些地方卫生质量易出现反复,她都了若指掌。在马春秀的带领下,经过全体人员的辛勤打拼,西固城清扫站辖区环卫作业质量达到了“四个一样”的要求,即:雨天与晴天一个样,黑夜与白天一个样,节日与平时一个样,不检查与检查一个样。实现了道路“天天干净,月月整洁,年年靓丽”的目标。她和全站姐妹为城市清洁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闫英——

    闫英本是兰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的一员,2007年他请缨去社区做片警,在安宁区西路街道万里社区一干就是6年。从事基层警务工作的这些年里,只要是居民的事,不管份内份外闫英都会抢着干,谁家有年迈的老者、谁家子女外出打工……许多居民家中的琐事他都耳熟能详,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知心人”。

    为给居民多办实事,让他们能及时找到自己,闫英将自己的照片和电话贴在社区公示栏和警务室外。不久,辖区居民都记下了这名热心片警的电话,遇到麻烦也总是找他。为了工作方便,2009年闫英将家搬至社区附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工作中闫英为自己编制了一份“五心准则”:一为敬畏心,敬畏才能厚德载物;二为感恩心,感恩才能承担责任;三为宽容心,宽容才能接受群众监督;四为平常心,平常才可修身养德;五为欢喜心,欢喜更能尊重生命。正是怀着这样的“五心”对待群众和工作,他赢得了居民的赞誉,为处理矛盾纠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